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新农村 > 农村新房舍 > “燕赵版”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时 返回首页

“燕赵版”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时

时间:2013-10-21 18:31来源: 河北新闻网作者:李莎收藏
  坚持规划先行 打造“千村千面”
  ——“燕赵版”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时(二)

  河北日报记者 马朝丽
  俗话说:“三里不同俗,十里不同天”。由于经济基础、自然条件、传统习俗、历史渊源等差异,历经千百年岁月磨砺留存至今的村庄,形成了各自的风貌和气质。我省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避免“千村一面”,力求打造能彰显当地特色和形象的新农村。
  规划先行,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
  红瓦、白墙、灰门楼,一个个院落古色古香,极具北方民居文化特色。“干”字形主街道上的166块文化墙,颜色、风格统一,绘有道德模范人物故事、贴近村民生活的名人名言等,散发着浓郁的文化味儿。近日,记者一走进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十个省级试点村之一的赤城县官庄子村,就被这特有的风情所吸引。该村党支部书记赵海生介绍,按照设计单位规划设计的“局部改造、整体改造和整体翻新”三种模式,他们对全村210户民居进行了不同模式的改造,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特色民居建筑群。
  来到村民刘海滨的院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青砖、绿瓦、半坡头的仿古门楼,古朴典雅,端庄大方。抬脚进院,一方小院干净整洁,正房宽敞明亮,厨房用上了沼气;南房是水冲厕所和太阳能浴室,旁边还建有沼气池;院内的小菜园种植着各种时令蔬菜。“他们家是沼气池、水冲厕所、太阳能浴室、清洁厨房、庭院整治‘五位一体示范户’。张家口市规划设计院结合实际给我们村做了全方位的规划,每一条街道、每一栋房屋、每一项基础设施都具体明确。目前,村民根据自家实际,先后建成了‘五位一体’民居庭院15户,‘四位一体’民居庭院30户,‘三位一体’民居庭院165户。”赵海生介绍。
  建设“燕赵版”美丽乡村,必须要有高标准的规划设计作保障。为此,我省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中,坚持规划先行,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
  为提高规划设计水平,确保村庄出特色、出品位,各地聘请了中央美院规划设计院、中国城镇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浙江大学规划设计院等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出体现当地建筑风格、民俗风情、历史特色,包括民居改造、村庄绿化、传统文化保护以及产业发展等在内的总体规划。我省还编制印发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设计技术导则》、《民居改造施工图样本》等技术标准;举办了全省村庄规划设计培训班,聘请相关专家对规划设计技术要点、典型案例、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等进行了全面讲解,提出了村庄改造提升的总体要求。
  一个科学的规划,既要体现地域特点,还要尊重农民意愿。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处处长封钢介绍,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设计人员实地踏勘、入户调查,并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详细了解当地自然、人文、建筑特点、村民改造意愿等情况,阶段性规划设计成果还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力求规划既能彰显地域特色,又独具风格。
  秦皇岛市在编制102个帮扶村规划时启动了“规划师乡村行”活动,市、县规划部门带领规划编制单位的规划师深入农村调研,力求编制符合民意;保定市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和一村一策、因村制宜的原则,聘请规划部门会同各项工程的牵头部门,深入各重点村在征求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确定改造样式、模式、风格、色调和材质。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避免“千村一面”
  始建于西汉的元氏县小留村,已经破损了近半个世纪的古钟楼,近日重新恢复了原貌,悠扬浑厚的钟声重又响起;栾城县柳林屯村的主街道上,规整的绿化带里栽种了杏树、核桃树等,乡土气息浓厚;滦南县李营村多年废弃的坑塘,经过整理变成了人工湖,湖周围栽了树、种了花,修建了凉亭,成了一个漂亮公园……因地制宜搞改造,既不搞“一刀切”,又注重“一街一景”、“一村一品”,成为各地在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时遵循的原则。
  在今年首批改造提升的5000个帮扶村和3029个沿高铁、沿高速及环城区、环景区重点村中,有的村庄拥有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民俗等人文信息;有的村庄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有的村庄则拥有自然资源或生态优势。为此,我省在改造提升农村面貌时,充分结合各村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打造各具风格的“燕赵版”美丽乡村。
  依托产业优势凸显特色。个性张扬的涂鸦墙,融入时尚元素的乐器博物馆,800多支废旧吉他制成的巨型音乐椅,以数百片小提琴面板为“鳞片”组成的巨龙……走进武强县周窝村,处处都是跳动的美妙音符。由于村内拥有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管弦乐器生产企业——河北金音乐器集团,该村依托这一优势,大力发展音乐小镇,以产业带动小镇建设,以产业凸显小镇风情。阳原县东城村在改造提升旧村面貌的同时,充分发挥皮毛产业优势,在新村建设了皮毛一条街,拥有上百家商铺,同时谋划了皮毛文化综合体项目,力求建成皮毛碎料及产品交易集散地,以产业带动村庄建设。
  依托文化资源凸显特色。固安县屈家营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屈家营音乐会,与西安的仿唐乐舞、湖北的编钟乐、北京的智化寺音乐并称为中国四大古乐,被誉为“音乐活化石”、“中国文化之瑰宝”。屈家营村在村庄改造提升中,着重体现这一文化元素,着力打造古乐文化旅游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邢台县英谈村,在坚持保护“古桥、古树、古石寨”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打造“新村、新貌、景观村落”和谐新村,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家乐为一体的文化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以村西头的龙窝寺遗址而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井陉县小龙窝村,结合村貌整治制定了开发旅游规划,加快融入天长宋古城—于家石头村古村落旅游板块步伐。
  依托生态人文凸显特色。阜平县西刘庄村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旅游资源,村内山高林密,沟谷纵横,风景优美,有海拔2286米的保定第一高峰歪头山,还有南天门瀑布、蝙蝠洞等自然景点,至今保留着传说中杨六郎和孟良操练士兵的六郎教场塔和孟寺塔遗址,还有一项至今有600多年历史的独特民俗文化娱乐活动——毛掸子会。该村完善道路网络,修建农家乐,建设采摘园等相关设施,打造生态宜居民俗旅游型新农村。博野县大北河村林木覆盖率超过了95%,立足果树多的生态资源,该村以“亲子游、农家游、生态游”为主题,大力发展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游。四面环山、植被茂密、山清水秀的海港区西连峪村,在清垃圾、拆旱厕、改民居的同时,建起了连峪山庄景区。他们依托4300余米的北朝长城遗址、老爷台、大小玲珑塔等历史遗迹,修建了长城路、探险路、登山路等,建设了六个景观亭、两座车行桥,全力发展旅游产业。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