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开始大量向集镇转移,但居民的环保意识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遏制和扭转。一是工业企业污染扰民现象屡禁不止。***比较规模型企业和工业集中区企业而言,规模偏小、布局分散的一些企业在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排放的废水、噪声、烟气、异味等成为市民环境投诉纠纷的重点。二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强,财力有限,导致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建的污染治理设施也面临着运营成本过高、管理人员有限的困难,造成集镇生活污染不断加剧。三是农业面源污染依然存在。“两新”工程建设的推进,并未改变粗放的耕作方式,农业耕作中,大量施用化肥、农***,造成土地养分流失,地力下降,且畜牧业推行规模化养殖还存在一些问题,发展替代产业也难度较大,经过整治后污染反弹情况也时有发生,农业面源污染依然存在。四是固体废物未能妥善处置。农村人口居住虽然向集镇转移了,但是部分农民还不肯放弃土地耕种,导致在夏秋收获季节的农作物秸秆只能在露天焚烧,不仅污染了环境、浪费了生物能源,而且给交通安全也带来了隐患。五是农村环境管理体系不健全。随着“两新”工程的推进,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仍***对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现行法律法规中的一些***关农村环境管理的规定针对性和可***作性不强,给农村环保执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六是农村环境合理监管措施缺失。农村环保工作牵涉到多个部门,但目前环保、城管、农业、水利、卫生等***关部门在机构设置、编制核定、人员配备、经费保障、队伍素质及监管水准等方面现状,与新农村建设中的环保工作任务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如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协调不够等,急需改善。七是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有待加强。农民是新市镇、新社区建设的主体,也是农村环境保护区的直接受益者,但是一些农民对自身居住的小环境甚为关心,而对农村大环境却时常漠视,出现所谓“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热情不高。
对此,基层部门建议:
一要建立农村环保长效管理机制。要研究制定环境保护业绩硬性考核指标,实施严格的环保业绩考核。并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有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联合监督检查制度、案***移交移送制度等,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优势,联合开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共同解决农村环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切实加强乡镇环保机构和人员配置、培训工作,设立专职环保员,具体负责乡镇环保工作,并切实履行好职责,确保镇、村环保到边到底,形成反应敏捷、管理高效的运行体制和机制。
二要科学修编完善农村环保规划。农村环保规划要注重与镇、村工业发展结构和布局,村镇建设规模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区域功能定位等互***衔接、配套、适应;注重区、镇、村(社区)各项基础设施工程的配套整合、共建共享,并驱动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功能向农村地区辐射和延伸;注重以功能分区避免环境污染,根据环境污染最小化的原则,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等功能区,形成合理的功能区域,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民生产生活******。
三要完善农村环境法规政策。要抓紧研究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例、农村环境保护***例,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信息统计、质量评价等标准、方法体系,尽快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技术规范。要抓紧完善农村环境经济政策体系,鼓励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农村清洁能源、有机肥生产等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
四要保证农村环保资金投入。要开辟资金渠道,加大农村环保投入,积极争取国家“以奖代补”、“以奖代投”资金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财政政策要求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如农村环保重点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倾斜。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保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农业面源排污权交易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农民通过投工、投劳、投资开展环境治理,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融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
五要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严格防止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项目向农村转移,坚决控制发生新的污染和破坏生态现象。重点要突出水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治理和综合利用、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明确综合整治任务。加强城镇生活和饮食娱乐服务业的污染治理特别是废水排放的管理。对有污染的乡镇企业,要加强督促检查,巩固达标排放成果;对重点污染企业要建立更为严格的监控制度;实行“环境优先”原则,严禁审批新建重污染企业。逐步对乡镇企业发展进行布局调整,以便污染集中治理。
六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全面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方式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秸杆综合利用技术,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推行清洁生产,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积极推动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和完善垃圾场、污水处理***等治污基础设施,广泛开展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着力提高农村环境质量,构建生态优美、和谐稳定的新农村。
七要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利用媒体向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促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向广大农民宣传环保知识,增强公益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通过组织开展农民喜爱的各种科普宣传和文体活动,加强对农民的科普教育和政策引导,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