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新农村 > 农村新环境 > 关注大学新生:适应新环境 要从“心”开始 返回首页

关注大学新生:适应新环境 要从“心”开始

时间:2015-11-02 09:51来源: 广西新闻网作者:收藏

  《大学新生“首月之痒”可有尽头?!》,聚焦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9月,各大高校都迎来了2015级新生,除了爱国主义教育、校规班规介绍外,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后,都纷纷开展心理测评或者心理辅导工作。广西某高校学工处负责人表示,新生入学得从“心”开始,大学生已成为社会压力较大的群体之一,大学新生入校一个月左右,容易出现焦虑、轻度抑郁等心理问题。

  记者走访发现,各高校在开展心理测评和心理辅导活动上形式各异,而学生们对此反映也各有不同,有人认为“心理测评和辅导有助于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也有学生觉得“我的心理挺健康的,这只是走走过场而已”。

  能适应的同学

  真有问题

  会找老师谈

  对于很多大一新生而言,入校的第一个星期都是在各种班会、活动、讲座中度过的,广西某高校2015级新生小许说:“刚进学校的时候觉得很新鲜,先是新生专题教育和开学典礼,在开学后的第三天,我们就进行了2015级新生心理测试,一共有100道选择题,全都在网上作答,提交答卷”,小许坦言,试题都挺简单的,一般是问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发生一些状况后的反应,“不过我也不知道自己答题的结果怎样,应该还是挺健康的吧”,小许笑道。

  小许认为,这些心理测试题对于心理健康的同学影响不大,只是入校必备的一个流程,不过也有助于学校及早发现一些心理有问题的同学,方便进行干预,“如果真的有心理问题,我也会去找学校的心理老师谈谈,心理辅导对于排除负面情绪还是有一些帮助的”。

  据北京某高校2015级新生赵同学介绍,学校的心理辅导课程都融合在新生训练营活动里面了,除了心理测试和心理辅导,学校还邀请了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们来表演节目,让他们体悟生命的意义和可贵,赵同学认为,“这样的活动挺有意义的,心理测试让自己的性格了解得更全面,心理辅导也让我更快地适应校园生活”。

  “我们入校后没有做过心理测评,不过开过新生主题班会,老师也告诉我们学校心理老师的电话,在学校的贴吧也会有心理老师的联系方式”,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大一新生小黎说,周围同学性格都挺好,目前没有什么特别不适应的地方,“如果真的有不开心的时候,可能更多的还是会和家人朋友倾诉,不会第一时间去找心理老师,当然家长和朋友都排解不了的时候除外”。

  不适应的同学

  担心毕业后

  找不到工作

  尽管大部分大一新生都认为自己心理健康,不需要主动去找心理老师辅导,但是在各高校中,仍有小部分学生表现出了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给2015级新生做的入学心理测试中有这样一道案例分析题,“小王是某高职学院的学生,来自偏远山区,家庭困难,入校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城市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善于交际、多才多艺,而自己英语口语和听力很差,与别人很少交往,感到孤独,自己也没有什么特长,在生活和经济上也有差距,于是小王开始逐渐悲观和失望起来。请分析小王出现了什么心理困惑,如何帮助他走出心灵的误区?”这道题一经网上发出,就引起不少同学的关注,有来自农村的同学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们入校的情况和心境。

  据了解,大学新生入学后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为自卑、焦虑、轻度抑郁等,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有自卑、焦虑心理的学生更多,有一部分学生在入校初期就开始担心毕业后是否能找到工作。来自南宁市某职业学院的大一新生小朱说:“因为家庭条件不好,父母都是农民,家里供我上学并不容易,上了大学后,一方面担心学校专业是否和老师说的一样,将来就业有那么好,另一方面也担心,为了上大学,花了家里那么多钱,毕业后能否回报父母,这让我觉得挺痛苦和焦虑。”

  此外,大学教学与高中不一样,主要是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有些同学也表现出不适应,“太自由了,不知道怎么安排时间,更担心以后会挂科”。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