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两台戏,计划生育房基地”,曾经有这***的说法,来形容农村工作的重点。如今,随着新农村建设***步的加快,农村环境卫生也渐渐凸出水面,“村容整洁”也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头戏之一。
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是衡量农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环境卫生状况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农民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农村全面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在农村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治理环境卫生中的脏、乱、差现象,创建优良舒适的人居环境,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农村环境卫生不容乐观
据笔者对我市三个乡镇六个自然村的抽***调查显示:一是仍有部分村饮用水不干净,部分农民畜禽不圈养,垃圾乱堆、污水横流,有动物粪便等现象。二是废旧垃圾乱倒乱扔造成污染。所调查行政村都没有***应的生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在炎热的夏天,蚊蝇乱飞,气味难闻,这不仅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染,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塑料袋、农膜等物品广泛使用,又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在自然******下难以分解,成了污染环境的白色垃圾。三是农业滥用化肥、农***现象十分普遍。一来以前大部分生活拉圾都积了农家肥,而现在只有随处乱倒。二来农田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四是乱烧秸杆现象比较严重。
所有这些,既影响了农村的环境卫生质量,又阻碍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
问题根源在哪里
目前我国农村的公共卫生状况比较落后,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较低、政府财政政策支持的力度不够等。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体制上的,也有经济上的;既有认识上,也有思想上,既有集体的,也有个人的。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1、农民的收入还不算很高。拿某镇某村来说。2006年,该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0元,与全面小康标准***差1860元。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1%,也就是说农民大部分收入还在用来解决温饱,因而无从奢谈和考虑生存环境。
2、集体经济***对薄弱。我市除去一些交通要道和一些有乡镇企业的村庄,大多是无地质资源、无地理优势、无生产技术的“三无”村庄,农民收入主要以为出打工为主。再加上近两年农村取消“两工”和农业税,有些村里连基本工作经费都无法保证,当然没有资金搞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呢,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也就成为无米之炊。
3、整体综合有待提高。如今的农民大都是单家独户的小农生产方式,小生产意识支配下的农民虽然有勤劳朴实的一面,也有狭隘、目光短浅、自私的一面,使得他们普遍缺乏公共观念。大多数人认为农村环境卫生无所谓,不仅是村民,村干部、乡镇干部也有这种思想。
讲卫生不在穷与富,富裕不一定都讲卫生、穷村也不一定不讲卫生,全在于意识。现在流行一种现象,各人都不扫门前雪,就更不管他家瓦上霜了。部分人为了一己私利,自己修房盖屋、土堆、石堆占掉整***马路,把家里的垃圾倒在自己村边,没有社会公德意识。其他的人看见了习以为常。有些人认为门外的地方不占白不占,占了也白占。自己不自觉,别人也懒得过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不好的习惯。
4、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由于乡村两级没有环境卫生监管部门,而县一级监管部门有没有***力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监管,因而造成农村环境卫生处在无人管无人问的状态。
5、宣传力度不到位。有重城区轻农村的倾向,对群众宣传教育不够,在城市有“五比五看双达标”,在农村有什么?在群众的卫生行为没有达到自觉行为之前,还要靠宣传来推动。宣传不够、推动不够,所以有时候也不能全怪群众。
如何唱好这台戏
要改善目前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做好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着力:
1、做好农民观念接轨工作。由于农村村民的各个方面都与城市市民有很大差距,实施城市化管理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推进农民思想观念的城市化,要做到“既以城市的标准建设农村,又以市民的标准培育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充分运用科技下乡、文化下乡、教育下乡等办法,使他们逐渐接受了城市文明熏陶,改变生活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自觉地以市民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逐步养成良好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环境意识和卫生意识。
要从教育农民入手,不断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和修养,尤其要着力培养农民的公共观念和集体主义思想,在环境卫生维护中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公共道德意识。
2、想法提高农民收入
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经济发展,各级政府要把提高农民的收入作为平时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来抓,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 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收入。只有农村富裕了,才能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到改善生活环境中来。只有农民袋子里有钱了,他们才会开始乐生,继而注意养生,自然而然考虑生存环境,他们也知道环境优劣直接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和生命的存活。
农村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农村的保洁和镇容镇貌管理需要成本。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要按照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状况,按照适当超前的原则,尽量发掘现有的管理资源,合理安排新的投资,使环境卫生管理与其他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协调。城市管理部门在指导和帮助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尤其是重大环卫设施设备的配置中,要突出注意按照政府主导、农村为主、农民参与的原则,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环境卫生管理体制与机制。同时,要注意按照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指导和配置较为超前的必不可少的环卫基础设施和设备。
3、加强乡村卫生管理。
城市管理部门在指导和帮助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地为农村提供优质服务。要在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机制运作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技术、规程和监督与考核给予主动指导与帮助。
建议各级级政府应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纳入全县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制范围之内。各乡镇政府及***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卫生问题,建立完善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督促和监督职能部门及时认真地坚持做好环境卫生工作,长抓不懈,并列入年终考核内容。村级应建立一支清洁、保洁队伍,有专门的垃圾清理,清运人员及清运工具。
4、搞好农村基础建设。
首先是搞好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带动农民“三清”。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第二是搞好村镇规划,合理布局,带动农民“四归”。即:柴***归屋、粪便污水归池、垃圾归点、畜禽归栏。第三是大力推广沼气建设,带动农民“五改”。即:改水、改厕、改浴、改厨、改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实现在党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才能得到明显改观,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