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皖派风格引领
过去,该县2万5千户危房,零乱的村庄,浪费大量土地,制约新农村发展。如何统筹城乡又好又快发展,潜山人敢为人先,选择以农村危改和村庄整治为突破口。该县始终把村庄规划编制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相继完成了16个乡镇村庄布局规划,编制了135个省划定区域村庄建设规划和49个村庄集中整治点规划。为突出皖西南风景旅游城市特色,在单体设计上,统一推行“灰瓦白墙”的皖派风格,设计出多套建筑方案,编印《村庄整治导则》《农房建设图集》等,供村民新建和改造住房时选用。
主体,农民自主理事
该县坚持村民自治、民主理事,贯彻政府引导不包办、农民的事自己办的原则,突出村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增强了村民执行过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010年8月11日,水吼镇燕窝村民组56户村民按下56个手印,拉开了村庄整治序幕。以农民理事会为主体,在理事长带领下,村民联名制定了村庄整治公约,齐动手同参与,自觉拆除危房,清除垃圾杂物,形成了依山傍水、独具特色的生态田园型村庄。燕窝村为全县提供了样板,16个乡镇2条整治线和29个村庄整治点,纷纷组织村民体验整治成果,掀起了全县村庄整治热潮。
投入,自筹整合奖补
该县探索建立起农民自主筹资投劳为主,整合政策资金为辅,财政奖补资金激励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乡镇村和农户四位一体的联动效应,将危改整治工程与农网改造、生态村建设等涉农项目有机结合,加大投入力度。县政府每年安排150万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领作用。在资金落实和机制保障方面,坚持优先考虑困难群众、集中捆绑使用、严格监督管理的原则,确保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推进,三清四拆五化
该县以农村危改为主体,实施“三清、四拆、五化”工程,即:清垃圾、污泥、杂物;拆除破旧危房、猪圈、厕所、院墙;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和设施配套化,逐步形成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村庄整体风貌。抓好环境整治,建立门前三包公约和清扫保洁制度,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完善基础设施,修建引排水沟渠,建设村民广场、公共厕所、垃圾收集房,安装体育健身器材。如今的乡村,处处呈现出“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田园景观。
( 来源:安庆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