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新农村 > 农村新环境 > 江畔新村幸福景 返回首页

江畔新村幸福景

时间:2012-11-08 17:06来源: 作者:收藏
    伫立黄山市中心城区新安江延伸段,只见宽阔的江面波光闪闪,把对岸青山的倒影衬托得更加妩媚。岸边,徽派风格的亭廊绿影婆娑,粉墙黛瓦的古民居错落有致。经打听,这风光旖旎之处原来有个叫湖边的村子,在新安江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被整体搬迁。

    湖边村哪去了?记者正疑惑时,匆匆赶来的村支书吴监清笑着叫我们跟他走。没走多远,一块写着“湖边”二字的巨石映入眼前。记者暗自思忖:这就是湖边村了。可往里走,却一点看不出村庄模样,全是一排排带院落的三层楼房,整齐划一,透着新徽派风格。吴书记说,“湖边村现已改社区了”。

    和吴书记边走边聊,只见一辆辆小轿车出出进进,记者叹道:车真多啊。一位老汉接过话茬:这日子是从糠篓掉进米篓啰,要念共产党的好啊!

    顺手推开一家院门,女主人热情招呼我们进屋,迎面一个大大的“福”字透着喜气,房子装修和家具电器比很多城里人家还时尚。女主人叫程丽芬,一见记者就打开了话匣子。她说原来住江边时,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也没自来水,洗衣洗菜刷马桶都在江里,垃圾一堆堆倒在江边,发洪水时和地里的收成一起被水卷走。“这几年把水治住了,我们可以睡上安稳觉了。老湖边村那块现在整得像个滨江花园,也成了休闲的好去处。 ”

    吴书记介绍,新安江综合治理让老百姓多方受益,就说搬迁补偿安置,政策的实惠不仅让村民盖得起房,人均居住面积也翻了一番。另外,和流域内沿途400多个自然村一样,湖边也建立了专职保洁队伍,将垃圾统一收运送垃圾中转站,污水、雨水也分流进入市政管网,这些保护新安江生态的举措同时也提高了百姓生活质量。

    但对失去土地的农民来说,最大的担忧是将来的生计和养老问题。程大嫂说:“以前一听到征地心里就发慌,怕没了地以后连吃饭都成问题。但这回上边要求一年内搬迁,结果全村不出两个月就搬完了。你说为啥?城市发展了呗!家门口也有挣不完的钱,脑筋自然就转过弯来了。不说别的,旁边这建材家具市场每年光运输业务,少说也能让村里人挣上百万元。 ”

    吴书记告诉我们,除了村民依托城市发展自谋出路外,村里也早就未雨绸缪,以壮大集体经济来增强群众对未来生活的底气。村里将政府补偿资金集中投资,建成了全市最大的电器大市场,再加上另两处公路旁的门面,光是年租金收益就有500万元。这些收入将来都按股份每年给村民分红,让村民变成股民,大伙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了。

    傍晚时分,在新村广场上,记者看到一个临时搭起的戏台,正待前去问个究竟,只见一位年近70的老太太骑着摩托车风风火火从村口赶过来,一搭讪得知,她小儿子花4000块钱包了两场黄梅戏,下午刚演了一出《打金枝》,一听晚上是演《秦香莲》,她就急了。 “好好的给乡亲们看什么哭戏噻?要换个喜庆点的”,还让记者帮她看看点哪出戏好。在旁的吴书记告诉记者,现在乡亲们对文化生活需求高了,已不满足于到江边景区散散步,到文化广场跳跳舞。他介绍,湖边的舞龙舞狮和赛龙舟都有几百年历史,他正思量着组建一支龙舟队和舞龙舞狮队,将来在新安江上亮出湖边人的新风采。

    记者了解到,今年国家在新安江流域启动了全国第一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给黄山市推进区域合作、加快产业转型、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黄山市委书记王福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几年,我们大手笔实施新安江延伸段综合开发,坚持生态保护与历史人文、城市建设、城市防洪、富裕百姓有机结合,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是非常满意的。下一步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把新安江综合治理搞得更好!

(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吴江海 黄晓红 )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