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源头控制,关停并转污染源企业。近三年来,荻港镇全面关闭了26条立窑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近300万吨,关闭了4家小煤矿、2家小烧结、2家砖窑厂,整合关闭近一半矿山企业,陆续完成了镇区沿江14座小码头关闭工作,彻底解决了镇区沿江小码头装卸扬尘污染严重影响镇区环境的问题。整治中,共支付奖励补偿资金5000万元以上,同时投入2.2亿元,进行了道路等一系列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对污染源的有效控制,荻港境内的环境面貌较之整治前有了很大的改观。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谐人居环境。荻港是资源大镇,多年来,由于货运车辆逐年增多,加之车辆超载泼洒,使得荻港境内的道路破损日益严重。道路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荻港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打通这个瓶颈,畅通荻港与外界的联系,彻底改变荻港落后的道路交通面貌,降低道路二次扬尘,2010年年初以来,荻港镇启动了五路一桥工程,即三荻路、荻新路、老荻黄路、镇区刚改柔、货运通道及四清桥改建工程,这些工程总投资近亿元人民币。
今年6月底,三荻路荻港段全长10.1公里、路宽12米的沥青路面已铺设结束,正在实施排水等附属工程。荻新路是荻港对北方向的一条重要通道,为畅通荻港的北大门,荻港镇斥资1500多万元于今年3月份开始着手改建该路段,计划将全路段改造成路宽6-9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目前已经完成了3公里路段底层沥青铺设工作和1.5公里路段的水泥稳定层铺设任务,10月中旬全路段竣工。为改善镇区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品位,镇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于今年6月份启动镇区道路刚改柔工程,工程涉及镇区的渡江路、黄山路和荻黄路等主要干道,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要对道路路面进行铺设沥青路面,实现路面刚改柔,并配套建设排水管道、人行道等附属工程。10月底全面竣工。老四清桥建于1998年,由于近几年来,荻港镇境内货运车辆增多,桥体承载负荷过大,桥面遭到严重损坏,成为荻港南大门上的一大安全隐患。为畅通镇区南部的对外通道,镇政府于2010年10月着手改建该桥。今年4月份,该桥北半幅桥面已经通车,南半幅桥目前T梁已全部架设到位,10月底全面完工。为缓解荻黄路和三荻路的交通压力,荻港镇同时启动了老荻黄路和桃冲货运通道改建工程。目前,老荻黄路路面后期处理已经结束,正进行摊铺水稳工作,10月底完工。货运专用通道目前正在进行路基处理工作,已经完成了总工程量的50%,预计11月底竣工。此外,荻港镇还重新修定了总体规划,启动了滨江大道工程规划工作;利用国家项目资金,以大洞山修复项目为着力点,实施荻港地区生态恢复。随着这些关乎荻港人民福祉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和陆续完工,荻港的交通面貌将逐步改观,道路二次扬尘将得到有效控制,荻港的人居环境将得到根本性的好转,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落实长效措施,巩固整治成果。为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自今年1月份开始,该镇配合县环保局对相关水泥厂、矿山、码头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摸底调查,限期整改落实。要求矿山企业必须对矿山加工过程中产生粉尘的工段进行封闭,并安装除尘设备,达标排放;对新建的JT窑水泥生产线企业,要求全部履行环评手续,完成环保三同时验收,并按要求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加强常态化监管,防止粉尘污染的再度抬头;对码头企业全部要求安装了防尘大棚,增设收尘设备,实行封闭作业,减少二次扬尘;同时积极配合县交通局等部门在荻港开展查超、治泼专项整治行动,立足源头,常抓不懈,实行各部门齐抓共管,保持高压态势,切实保障道路交通运输秩序。镇市容分局建立健全车辆管制、卫生保洁、垃圾清运等各项管理制度,逐步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通过近三年的综合整治,荻港的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善。荻港镇党委政府将坚定整治环境的信心,决心用今天的阵痛换取明天更大的发展,坚持用3-5年的时间开展环境综合治理,还荻港一片蓝天白云,决心用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进行生态修复,还荻港一个绿水青山。
( 来源:繁昌县荻港镇信息站 作者:章渊 黄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