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新农村 > 农村新环境 > 环境革命,点亮雉水新农村 返回首页

环境革命,点亮雉水新农村

时间:2013-01-24 10:18来源: 未知作者:曙光收藏

 

  还是一样的田野,再没有垃圾飞舞、污水横流,多了一份纯净与明快;

  还是一样的村庄,不见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多了一份整洁与安详;

  还是一样的农民,改变了生活陋习,多了一份文明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一场始于2011年底的环境革命,催生了雉水新农村的深刻巨变。一年多来,我市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路径,作为增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作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聚焦聚力,扎实推进,为百万农民展开了美好生活的新画卷。

  试点先行,环境也出生产力

  从沈海高速如皋东陈出口下来不到8分钟的车程就到了东陈镇尚书村。

  尚书村因清朝四部尚书戴联奎奉旨归葬于此而得名。历经近两百年的风雨变迁,戴联奎祭祀祠堂戴飨堂仍然完好地保留着石翁仲、石羊、石马、石狮等人文遗迹,尚书村向来被誉为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然而,长期以来,这块远近闻名的风水宝地却有着名不符实的尴尬。因为种种原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没有招引一个规模工业或设施农业项目、没有修建一条水泥路、没有铺设一寸防渗渠,在如皋332个村(社区)年终责任制综合考核排名中连年滞后,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曾经的自豪和荣光在干部群众的脸上难以焕发。尚书村的干部群众,迫切需要一种力量,迫切需要一次行动,来改造他们的村庄,美化他们的家园,重振他们的精、气、神。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尚书村迎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场省级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试点的战役在尚书村全面打响,一场美化村庄、清洁家园的会战,由此拉开序幕。河道整治、庭院整洁、村口打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等等……一场又一场硬仗,一次又一次攻坚,刷新家园记忆,灿烂村庄表情。东陈镇尚书村村民们说:“整治过后清清爽爽的,一天舒舒服服开开心心的,看着这地方干干净净的,心情格外舒畅。”

  以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试点工作为突破口,一子落定,满盘皆活。总投资1.2亿元的南通康升金属材料公司落户了,佳汇农业园暨尚书村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园建成了;紫园葡萄园、休闲农庄、千亩绿色***、生态养殖等项目争相涌入。农民的就业渠道变宽了,农民富裕程度提高了,村级集体收入增加了,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变好了,尚书村在如皋更高水平小康村建设综合考核中一下跃居全市前列。

  连片整治,农村呈现新面貌

  高明,这个如皋西部千年古镇、红色革命老区,正以一副新的容颜,展现在世人面前。如今,漫步古镇,整洁干净的乡间道路,焕然一新的农民别墅,清澈见底的绕村小河,走到哪里都叫人沉醉。

  曾经的这里,环境,还是让高明镇干群头痛的问题。在中心社区,农民集居区内有路无灯,少绿缺荫,乱涂乱画、乱堆乱放随处可见。黄庄村最灵动的风景——大黄居住河,多年来污水横流、杂草丛生,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臭水沟,周庄社区同样无奈,绿化“短命”,草垛占道,垃圾泛滥。

  高明镇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主要内容,以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为保障,打响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环境革命。在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基础上,全镇12个村(社区)齐行动,清理草垛、禽舍,清理杂草、垃圾,添置垃圾房、垃圾箱、垃圾桶,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彻底清理水系,镇村河道全部达到“水畅、面洁、坡绿、底清、岸净”;再掀造林绿化新高潮……一系列整治战役使得该镇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切实改善,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不仅仅是高明,全市共有5个镇连片整治示范区先试先行,覆盖59个行政村、191个自然村。如今,污水横流、垃圾乱丢的“脏乱差”现象在示范区已成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的新农村新气象。

  以点带线,以线促面——通过现场推动、干群联动、考核促动等形式,我市不断放大示范区辐射带动效应,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环境整治运动在雉水大地铺展开来。截至2012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达到省环境整洁村标准。

  “过去是垃圾随手丢、草垛随处堆,有些地段的绿化树栽一茬死一茬,水泥路因为两边没有草皮,尘土满天飞。自从开展环境整治后,处处干净整洁,看哪儿都觉得舒心。”记者在江安镇鄂埭村采访,老百姓对翻天覆地的镇村环境赞不绝口。

  资源整合,开辟富民新路径

  沿着雪岸镇万富社区1.5公里的翻身河走来,温暖的阳光照耀着碧波荡漾的水面,河中央漂浮着一排排“水上车间”——网箱。养殖户划着小船来回穿梭,清污、修整、消毒,做好投放鱼苗前的准备。

  而4年前的这条河,河边是堆积如山的垃圾,河面长满水花生、浮萍,社区广播会开了一遍又一遍,干部上门动员了一次又一次,却没有几家动手清理。大学生村官周杰向社区班子建议:“群众注重的是实惠,清理水花生,没有看得见的好处,有些人就软调皮,我们要想办法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我看,在翻身河发展网箱养鱼,社区提供技术和服务,各户就养自家宅基地对应的一段。”大家一听,都拍手叫好。这个方案一出台,10天时间,10里长的翻身河被清得干干净净。

  社区成立了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150多户居民走上了网箱养殖致富路。去年,养殖户中增收最多的达10多万元,最少也有1至2万元。居民自发、自觉爱护环境,社区每年不仅能节约近万元的保洁费,还能增加集体收入10多万元。

  周杰告诉记者,社区借力村庄环境整治,把农村水面、土地等资源充分整合利用,规划建设万富千亩生态水产养殖示范园,打造千亩淡水白鲳养殖、十里河塘生态网箱与十亩泥鳅繁育的高效渔业养殖观光带,流转土地1000亩,规划建设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就这两个项目年可增加集体收入40多万元、带动910户农户年增收1300万元。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市流转土地66.1万亩,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80.9万亩,占总承包面积的77.8%,今年,还将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向种养能手、专业大户、农业企业流转,确保2013年新增土地流转8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占总承包面积比重达到80%以上。

  良田美池桑竹,是倍受古人推崇的田园生活。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雉水大地的每个角落都会是一幅现实版的理想画卷。

  撰稿:杨立霞 项建明 摄影:黄友谊

  百姓心语

  林梓镇林梓社区李百忠:“整治前,苍蝇蚊子满天飞,整治后,蛇虫蜈蚣找不到。”林梓镇林梓社区李百忠一家做红木雕刻,这活儿需要静下心来做,可是,每到夏天,蚊子、苍蝇总是不请自来,让人烦恼又无奈。“不过去年夏天省心不少了。”李百忠说,整个夏天,家里基本找不到蚊子。更令李百忠高兴的是,每天晚上夫妻二人到翻身河边上走走,一天的疲劳都消失了。

  吴窑镇立新社区石征益:立新社区以农村土地整理为突破口,引导农民集中居住,走出了一条村庄环境整治的新路子,实现了经济发展、环境美化、百姓得实惠的多赢。对此,68岁的石征益老人深有感触:“原来,我一家11口人挤在4间64平方米的瓦房里,出门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晴天人骑车、雨天车骑人,种田累出一身的病。现在住进了小区,环境美,精神爽,心情也舒畅。天天锻炼身体,什么病都没了,还能到农业园区打工。”

  石庄镇闸口社区何金兰:位于宁通高速沿线的闸口社区曾是全镇有名的“垃圾村”,老百姓房前屋后、坑塘沟渠到处布满了成堆的垃圾,臭气冲天,可现在这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村民的屋后、河道边、交叉路口都建起了垃圾池,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已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村里的保洁员天天按时来清理垃圾,这么干净,我们也不好意思乱倒乱丢了。”闸口社区3组的何金兰指着路口的垃圾池告诉记者。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