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新农村 > 农村新环境 > 工厂三废排放致蔬菜塑化剂超标300% 返回首页

工厂三废排放致蔬菜塑化剂超标300%

时间:2013-02-22 14:12来源: 作者:收藏
  上海青、葱花和丝瓜“中招”

  由东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所(以下简称“农检所”)李明阳等技术人员参与的“东莞市蔬菜基地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污染特征研究”课题,2009年在《广东农业科学》第6期发表了学术论文。

  研究人员选取麻涌、沙田、道滘、石碣、茶山、桥头、塘厦及东城等镇街的9个蔬菜生产基地,采集了灌溉水、土壤和蔬菜样品。研究发现,9个蔬菜基地灌溉水中塑化剂总含量为0.29-2.73微克/升,以温塘基地最高。蔬菜中塑化剂总含量为0.412-7.979毫克/公斤,以生菜含量最高。总体来看,生菜、上海青、葱花和丝瓜等蔬菜中塑化剂3种主要化合物含量较高。根据国外相关标准推算,结果表明东莞蔬菜中塑化剂成分对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

  菜地土壤塑化剂超标300%

  据同一时期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赵胜利、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杨国义等专家的研究,东莞菜地中塑化剂平均分布明显高于果园。按照美国土壤中PAEs化合物控制标准,东莞菜地土壤的PAEs化合物超标300%.此论文发表于《生态环境学报》上。菜地土壤中的塑化剂污染主要来自印刷厂、电镀厂、塑胶厂、玩具厂等大量使用废弃塑料企业的“三废”排放。同时,菜地大量使用塑料薄膜,老化、腐烂后也增加了土壤中塑化剂的含量。

  [官方说法]

  农业局:塑化剂非蔬菜法定检测项目

  东莞农业部门对蔬菜基地日常检测业务是否包含塑化剂项目?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塑化剂成分检测主要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目前对蔬菜基地和上市蔬菜来说,并非法定检测项目,市农检所也未开展此项检测业务。

  昨日,记者致电市农检所,试图采访曾参与东莞蔬菜基地塑化剂污染特征研究的三位技术人员,被告知其中两位下乡,没在办公室。罗姓技术人员称,自己当时只是参与了采样,其它情况不清楚。

  [知多D]

  蔬菜吸附重金属冲洗浸泡难去除

  农大教授自己种菜吃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蔬菜学系主任杨暹认为,由于重金属元素被吸附到蔬菜的组织内部,当前也没有针对重金属的快速检测法,市民仅靠冲洗、浸泡等手段是无法将菜内所含重金属元素去除的。杨教授坦承,家里平时吃的菜大都是自己种的,也有一些来自自己负责的实验基地。

  1选择大型蔬菜基地的菜

  市民买菜时最好选择有可靠来源的蔬菜,比如大型蔬菜基地种植的蔬菜。小规模的散户种植菜大多游离于监管之外,最好不要买。

  2反季节蔬菜少吃为妙

  杨教授还提醒,反季节蔬菜可能会使用较多“生长调节剂”,反季节的西红柿、茄子、番瓜最好别吃。另外,生长周期越长的蔬菜,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等潜在风险也越大。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