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煮饭用沼气,洗澡用太阳能,出行乘坐节能环保电动车,提倡低碳生态环保。”日前,临川区唱凯镇东阳村村民王新生得意地描述着自己日常生活的新变化。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市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正逐渐发生变化,低碳生态环保的文明新风正在农村悄然兴起。
前不久的一天中午,记者来临川区湖南乡竹溪村村民陈水秀家,看不到袅袅炊烟,走近一看,她正用沼气做饭,洁净的沼气灶上,湛蓝的火苗烧得正旺,不到半个小时,香喷喷的饭菜就做好了。环视她家厨房,没有一根柴火,没有一块煤饼,厨房整洁亮堂。“在没建沼气池之前,一年要烧3000多公斤干柴,每天做饭都被烟熏得睁不开眼睛。现在好了,通过政府补助我家建了沼气池,用火问题解决了。沼液还能用来肥田,既生态环保,还省不少化肥钱呢!”谈到沼气池带来的好处,陈水秀满口称赞。
生态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市认真做好生态规划,绿化村落,美化住房,净化环境,完善配套,引导和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村庄周围栽种树木,开展村庄绿化和庭院美化,高品位打造出了一批靓丽新村。各级政府提供财政补助,引导农民建设沼气池,让农村告别了烟熏火燎的景象,彻底改变了脏、乱、臭的农村环境。同时,我市还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重点清理自家土堆、粪堆、柴堆等,搞好门前卫生,建立村民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使村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据统计,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我市共投入资金几十亿元,完善了4000多个新农村建设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垃圾屋4000多座、乡镇垃圾处理场百余个、沼气池数千座。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市还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节能减排。如今,新农村建设点大部分用上了太阳能路灯,电动车也日渐普及。宜黄县桃陂镇戈坪村村民彭瑞大指着刚买的电动车说:“在上级扶贫项目的支持下,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大伙儿都认为骑摩托车既耗油又污染环境,还是骑电动车好,既省钱又环保。”
保护生态、低碳生活在全市形成共识之后,许多原本对环境保护漠不关心的群众自发成立了垃圾清扫队、河道管理队、禁渔护渔队。目前,我市151个乡镇1817个行政村中有一半以上有民间清扫环保组织。如今,放眼抚州农村,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村民用上清洁能源,水清了,鱼多了,岸绿了,景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