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新农村 > 农村新环境 >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滨州 返回首页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滨州

时间:2013-06-05 09:11来源: 未知作者:曙光收藏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规划,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抢抓“黄蓝”战略实施重大战略机遇期,强化措施,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滨州市代表省政府迎接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情况现场核查,取得了全国十大重点流域和海河流域“双第一”的好成绩。同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的减排目标任务,受到省政府的表彰。在“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追赶超越目标的实现,坚持生态优先,突出高效生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实现经济指标稳步增长的前提下,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生态文明水平明显提升,污染物总量减排全面完成。根据环保部今年1月份核查认定情况和省环保厅反馈的情况看,去年滨州市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均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减排任务,预计全省排名第七,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降反升的被动局面得到根本扭转。

  今年,滨州市将继续强力推进污染治理,打好污染减排攻坚战。坚持“调结构、控新增、减存量”的主攻方向,把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作为改善环境质量的总抓手,分解目标、加强调度、强化考核,严格按照减排责任书要求,认真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措施,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削减。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加快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脱硝工程建设。在年底前全部拆除重点燃煤机组脱硫烟气旁路,严格扣减脱硫电价款,实现燃煤电厂脱硫设施运行新突破。大力提高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规范畜禽养殖废液废物治理处置。强化环境监督管理,配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淘汰高污染机动车,全力突破机动车减排难题。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正确用药,大幅削减农业领域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总量。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必须确保年度污染减排目标的实现。

  小清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省委、省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流域共有5个市(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自去年开始实施了新一轮的综合治理工作。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努力已经实现了小清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目前小清河流域水质稳定,滨州段COD、氨氮分别稳定在40mg/L、2mg/L以下,在恢复鱼类生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达标边缘。小清河流域8家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环境承载力得到较大提升,全市8条主要污染河流水质连续7年实现改善。

  今年围绕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按照“三个率先”工作要求,努力在流域内打造较完善的“治、用、保”治污体系。博兴县和邹平县,如期完成规划的13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提高管网覆盖范围和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围绕麻大湖、清沙湖、芽庄湖和重要支流,推进人工湿地、林网的规划和建设,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确保到“十二五”末,将小清河流域建成沿河环湖大生态带、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示范区。同时各县区还要按照“调查、保护、改水、修复”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摸清辖区地下水质量状况。

  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增加蓝天白云天数

  通过对大气污染的扎实治理,滨州市空气能见度不断提升,蓝天白云天数明显增加,去年滨州市城区空气质量改善率列全省二类城市(除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第2位,创历史最好水平。

  今年1、2月份,全国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天气,给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究其原因,诱因是大气环流非常缓慢,根本原因是空气污染。主要是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达到一定浓度,配合不利气象条件,形成了雾霾天气。针对雾霾天气,滨州市将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提升空气能见度、努力增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以防治PM2.5为重点,着力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按照“治扬尘、控燃煤、严达标、净尾气”的工作思路,各县区组织住建、公安、环保、交通、城管等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深化城市扬尘综合整治,加强对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监管,强化机动车污染监控与防治,有力推进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改善。按照《滨州市扬尘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和《滨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方案》要求,各级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此外,滨州市还将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着重调整重点行业能源结构,控制燃煤总量和用煤质量。各地因地制宜地搞好绿化,加快推动企业厂区、城市建成区的造林绿化,在居民区与企业聚集区建立起绿色屏障。

  开展环境执法 严格审批环评

  去年,在全国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同比增长120%、环境群体***件年均增速29%的背景下,滨州市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和环境群体***件,有效保障了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这得益于滨州市积极开展环境执法工作。

  市环保部门开展环境执法工作,一方面是依法行政、依法履职的重要形式,更是严查环境违法行为、执法为民的重要手段。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查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012年,市环保局检查工业污染源295个、污水处理厂15座、河流断面50个(次)、环境信访案件24个,查处严重环境违法企业22家,取缔“土小”企业271家。开展联合执法。联合市监察局对14家污染源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及突出环境问题实行挂牌督办,有力强化了流域、区域环境监管,滨州市省控重点企业达标率位列全省第4位,城镇污水处理厂达标率位列全省第7位,环境管理考核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1位。执法为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妥善处理环境信访案件 652起,均按规定要求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有效化解了党群、干群、群企之间的矛盾,维护了群众合法环境权益,保障和社会和谐稳定。开展建设项目监察。现场检查146个建设项目,出具监察报告71个,对18个不具备试生产或验收条件的项目进行反馈,对7个项目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对8起油田污染案件进行了调查处理,对12家单位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

  市环保部门服务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环评审批上,通过热情服务、提速提效,对项目落地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在建设项目环评受理、审批、验收等环节,实施首问负责制,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实施一次性告知,对符合要求的项目在市环保局承诺的时限内予以办结。对重点项目提前介入、超前服务,充分对接、当好参谋,开辟绿色通道,做好跟踪服务。积极推进各类开发区、项目集中区环保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市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除北海经济开发区外全部通过区域环评,18个市、县级项目聚集区,全部通过区域环评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从严审批环评文件166件,为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打下了坚实基础。

  市环境安全防控中心实现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的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监控

  目前,市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和防控中心的建设运行,实现了对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的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监控,为环境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该防控中心在原有监控中心的基础上,投资2亿元构建了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数字化环境安全防控中心,于2011年3月份建成投运。该中心监控系统集在线监测、工况监控、现场视频监控于一体。该中心由5个子系统组成,即监测监控系统、安全防控系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环境数据中心和环境业务管理系统,各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各功能的融合。环境安全防控中心是环保部门的中枢神经,它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以数据库、方法库和知识库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形成一个覆盖全市的环境污染预警与应急处置信息化网络,通过对在线监测数据、手工监测数据的分析和‘12369’举报专线,及时对环境安全进行预警,一旦发生环境突发事件,系统可自动生成预案,建立污染扩散模型,启动应急程序,及时调动所有相关部门,迅速控制污染物扩散,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

  “生态文明建设年”的提出

  正当其时

  前段时间,滨州市又有四个乡镇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截至目前,滨州市国家级生态乡镇已增至9个。这是滨州市积极开展生态市建设取得的成果之一。

  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同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今后搞好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

  滨州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年”,这顺应了国情、市情发展需要。目前,滨州市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又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叠加实施的良好机遇期,同样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年”这一主张正当其时。这既是实现滨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重大决策,也是从全市层面、领导层面树立起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生产生活的实际过程中,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全市上下开展好生态市建设的各项工作,扎实推动环保工作的落实,使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

  按照生态山东建设和生态市建设要求,滨州市突出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抓好生态山东建设目标责任制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工作。进一步强化对评价和考核工作的组织、调度和协调工作,力争取得较好的成绩。同时抓好对县区目标责任制的制定和考核评价工作。二是重点抓好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博兴县、邹平县开展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力争博兴县达到标准,并获得省环保厅命名。邹平县基本达到生态县标准。组织开展国家级和省级生态乡镇的创建工作,力争完成2个国家级,6个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三是搞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建设工作。博兴县在通过省环保厅、财政厅组织的验收的同时,高质量完成示范建设工作。四是开展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工作。五是搞好生态板块建设的规划和研究。按照“南、北、中”三大生态板块(即小清河流域生态带、滨州城区宜居生态带、北部沿海生态带),在做好系列规划和研究的同时,逐步组织实施。

  2013年6月5日是第42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思前·食后·厉行节约”。我国的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激发全社会持久的环保热情,为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今年环境日期间,滨州市将举行书画摄影展、新闻发布会暨滨州环保世纪行启动等一系列宣传活动。滨州学院与滨州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联合设立的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环境工程技术中心,环境保护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基地和环境保护工程技术转移工作站也将同时揭牌。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