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旋耕机在撒过腐熟剂的秸秆地上进行秸秆还田操作。
池州日报讯 “机收后的秸秆留茬的高度尽量浅一点,不要超过10厘米,不用收集,直接还田,一次成肥,省工、省力。每亩只需撒上秸秆腐熟剂2公斤,它含有大量有益的微生物群体,能迅速催化分解秸秆粗纤维,使之在短时间内转化成有机肥……”贵池区农技推广中心土肥站站长程生龙戴着扩音器,向大家讲解秸秆快速腐熟操作技术要点。6月4日,全市秸秆快速腐熟还田示范现场会在贵池区秋江街道民生村举办。一块刚收割完小麦的田地田埂上,站满了人,来自各县区农委分管主任、农技中心主任、土肥站站长、种田大户及村民们正在观摩秸秆快速腐熟还田示范现场演示。
“撒上秸秆腐熟剂的秸秆需要多少天腐熟?”“省肥增产还能环保?”……现场会上,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随着站长程生龙解说完毕,村民刘桃枝主动接过站长手里的有机物料腐熟剂,在秸秆地里撒起来。腐熟剂下田后,一辆旋耕机“轰隆隆”开动起来,一眨眼工夫,把一块地走了个遍,原先地表覆盖一层秸秆的田地,经过旋耕机的劳作,秸秆、泥土、腐熟剂瞬间融合在一起。市农技推广中心土肥站站长吴新德告诉大家:“利用腐熟剂,秸秆软化腐熟快,7天后变软,26天后腐熟,实现秸秆直接还田,不影响后茬农业生产,且能使土地增肥。”
承包有525亩田地的种田大户赵玉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这下好了,我家种植面积大,秸秆问题曾给我带来了不少困扰,烧也不是,运走也没地方放,有了这项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技术,处理秸秆工作轻松多了,田地又能增肥,让我们种植户更加放心地去发展农业。”多位种植大户齐声应和。各县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也纷纷交流意见,并表示要把这项新技术带回去推广。
池州市适宜粮棉油及多经生产,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常年产量120万吨左右。如果随意丢弃、焚烧秸秆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而且也影响交通安全。农业部门先进适用的秸秆还田新技术应运而生,满足了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需求,且油菜、小麦、水稻等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充分利用,减少了农村环境污染,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现场演示,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向农民进行宣传,使他们真正认识秸秆是一种宝贵资源,懂得“弃之为废,烧之有害,用之为宝”的道理;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所能享受的优惠政策,从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美好乡村建设,为池州市“三区”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