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巢湖北岸,合肥人休闲游玩又添“后花园”——牛角大圩,这也是合肥新建6大森林公园所在地之一。不过牛角大圩却有些“固执”,对进入园区的投资商要考察半年左右,放心后才签土地流转协议。当然这道“门槛”没能吓住投资商,目前有十余位投资人来到这片田园,环巢湖边一个农业生态休闲游景区正初具雏形。
“大头鞋业”转做农夫
跟随着路上的指示牌,一路驱车到巢湖边,可看到一大片桃园和葡萄园,桃园和葡萄园的主人名叫张立新,提及大头鞋业,恐怕无人不知,张立新正是大头鞋业的创始人。
这位曾经的“鞋业大王”如今却一门心思做起了现代农业,3年,他的“开垦”脚步已经延伸到了三十岗和新桥机场,成为坐拥万亩田园的合肥最大农民。
进园企业要跨“门槛”
包河区烟墩街道党委副书记程家宏介绍说,将来到牛角大圩景区,能一年四季看到花,一年四季采到果,“赏花春有樱花、海棠,夏有紫薇,秋有桂花,冬有腊梅;果子春有草莓,夏有桃、葡萄和蓝莓,秋有猕猴桃,冬有青枣。”
与东大圩、大张圩并称为巢湖北岸的“三颗明珠”的牛角大圩,要打造的是现代农业。现代在何处呢?“不再是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而是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产业化、规模化、信息化。”
要进园的企业有“门槛”要跨,“必须按现代农业标准打造,在一亩地的投资要超过万元。”还要经过当地政府的考察,“考察企业的实力,了解他们到这里来后的发展规划,以及是否与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相吻合”。只有考察合格的企业,政府才正式与他们签订流转合同。企业要租地的数量也是严格控制,“不是谁来要多少就给多少,要考察他们的实力”。
当地政府在土地流转时兼顾企业发展和群众利益,将当地农民纳入土地流转合作社成员,统一对外招商,留守家中的“4050”后则成为这些果园菜地的产业工人。
规模发展现代农业
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研究室主任孙其宝说,与以往一家一户小农种植模式比,这些规模发展的企业更有资金投入到现代技术,尝试新品种,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安徽水果种植产业化。
对消费者来说除了能吃到质优价美的水果外,还将吃得更健康。孙其宝拿打农药举例说,“一般的露天葡萄要打十多次药,只要在果实采摘期前25天停止用药就符合无公害的要求,而这些规模种植,有资金搭建避雨篷等设施,相当于给葡萄打了把‘伞’,隔断雨水,减少病虫害,提高了葡萄的品质和抗病性,只需要用药两三次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