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完好地保存了14-19世纪古建筑137幢,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5a级景区。村落古水利系统和牛形村落建设,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建筑——承志堂,为皖南古民居之最,被誉为民间故宫。宏村也因周边独特的山水环境与村内古民居建筑群构成了一幅天然山水画,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宏村最有韵味的是全村灵动蜿蜒的水系,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相处,随着麻石铺就的街巷静静地向前延伸,东一绕、西一拐,左一弯、右一突,将清清的泉水引到各家各户,不仅为村民的生活带来便利,起到消防作用,也成了游客眼中的兴奋点。村中月沼中,戏水的白鹅成了灵动天使和中外游客镜头中的模特。随行的宏村镇党委委员江武斌告诉笔者,为保护古村落的水系和水质,他们每年都要对南湖、月沼和水圳进行修复清淤,去年开始启动了污水管网建设和水质净化项目,南湖外围以“黄菖蒲、千倔菜、水生美人蕉、荷花”等水生植物为主的55亩湿地建设已完成,村落内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也已完善。他还告诉笔者,今年开始,镇党委政府把遗产地保护、田园风光保护和美好乡村建设融合推进,实施三线地埋、白蚁防治、道路整修、建筑改徽、古树名木复壮、业态打造……
穿行在村中,古村落道路路面整修平整、消防设施完善、三线全部下地,既美化了古村落的风貌又保障了文化遗产的安全。承志堂飞檐翘角上精雕细琢的砖雕石雕、冬瓜梁上栩栩如生的木雕,仿佛都在诉说徽商当年的故事。胡兴堂农耕文化馆展示着传统的农耕文化和豆制品制作流程,农民文化广场演绎着今日宏村百姓的幸福生活。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实现更好的保护。”这是宏村村民最深的感受,宏村大部分的农户从事旅游及相关服务业。“倚栏凭窗就能看到田园春色、廊桥深巷,住在这样古色古香的民居中别有韵味。”在宏村南湖卿一位客栈,来自北京的白先生告诉笔者,从2009年开始,几乎每年都要来宏村,住在这样的农家客栈,体验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卿一位”是宏村一处古民居的名字,房屋现在的主人汪青将老房子按传统徽州人家的陈设布置改成客栈,吸引了很多游客。
美好乡村建设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乡村旅游的发展给村民带来的则是物质上的富足。2012年,宏村村村集体经济收入72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12038元;今年1-8月份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0余万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228元。村里每年都会从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公益性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线电视、新农合不用掏钱,小孩考上大学有奖励,60岁以上老人有补贴,每人每年还有几千块钱分红……”村民汪灶顺满脸笑容地说道。
今天,风光旖旎的宏村正努力抒写一首山水田园诗,力争通过保护、传承和发展,将宏村打造成集遗产保护、居住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型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