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岭村有着悠久的群众文化基础,早在上世纪60年代,只有10多岁的侯留生、侯立运等,在教师刘慧的指导下,就曾远赴市、县参加盛大的群众文化演出。
如今已70多岁刘慧老党员,对唱歌跳舞依然有着特别的爱好。几十年来,十里八村的文艺队,都请他编词并指导表演动作。
长期以来,一到农闲时节,村民便无所事事。如何找个既能娱乐、又能受到教育的载体呢?时任镇工商联会长侯英、村计生专干的韦莉华,多次与喜说爱跳舞的刘慧商量,把村里的妇女、老人团结起来,成立一支文艺队。
经过精心筹备,2010年11月,由侯英、韦莉华等组织成立了黄岭村农民俱乐部,并成立了一支农民业余文化宣传队,侯英、韦莉华被队员推荐为会长和副会长。村里自筹资金,购买了服装等设备,并请刘慧老人担任指导老师,刘慧也因此成了年龄最大的队员。
宣传队成立后,便通过不同形式,向村民宣传有关计生政策法规知识。然而,由于道具单一,开展活动少,加之队员都要忙农活,刚成立不到半年宣传队处于瘫痪状态,众多队员想放弃。此间,韦莉华有幸参加了省妇联组织到外地等学习的机会,在外出参观学习期间,各地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让她大开眼界,同时,更坚定了她搞好文艺队的信心和勇气。
说到不如做到,侯英与韦莉华走东家、串西家,刘慧也拿出编写的《计生小调》、《计生新风尚》及有关新农村、党的十八大等知识编写的新曲,每晚组织队员们练习。
已近八十岁高龄的黄岭村侯斌老人,是文艺队最热心的观众,他说,农闲时节,队员常集中排练表演,节目丰富多彩,可好看了。每次一听到锣鼓声响,心里就痒痒的,就会情不自禁地前来观看。
“借党的十八大会议的强劲东风,打造特色地方文化品牌,精心编织属于农民的文化家园,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其中来,真正老有所乐”。刘慧说,这就是她的心声,她对文艺队的发展前景满怀信心。
如今这支农村文艺队,不仅有舞龙队、舞狮队,还有腰鼓队、花灯队,村民们自娱自乐,搞得红红火火。无论是乡里举行的重大节庆活动,还是村里哪家乔迁、婚庆,都少不了黄岭村文艺队员的身影。
而今,这支由当地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民文艺队,正活跃在当地广大农村,义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计生法规等,深受广大农民追捧。
行走的旱船、舞动的双狮,老曲新词,唱出了新农村农家火红的新生活,唱火了小康社会的新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