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农村婚姻问题令人担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在农村地区实行起来很艰涩,新问题层出不穷。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主要是由于农村中严重失调的男女孩出生比和不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及组织造成的。
在大学期间里,***继地传来村里年轻人结婚的消息。有小时候的伙伴,也有小学和初中的同学,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人年龄还特别小,看起来就跟个小孩子一***。回到家里聊天才知道,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在外地打工的过程中认识彼此,对对方产生好感,然后结的婚。而且他们中,女孩子大都效仿王昭君,远嫁到他乡,尽管父母是那么的不舍。而男孩子中大部分娶的也是外地的女孩子。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和很多因素有关系的。
行文至此,有必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农村的婚姻问题。任何一个社会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结构的失调,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平衡、失调的现象,当其影响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共同生活,妨碍社会进步时就产生了社会问题。农村婚姻问题自然也是这***一种社会问题,它主要是指农村青年的婚姻问题。具体则指达到婚龄的男性青年的婚姻问题,表现为一部分达到婚龄的农村男青年难以找到自己的配偶和建立自己的家庭。近年来,农村男性婚龄青年选择配偶和建立自己家庭日渐困难,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它的成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男女出生比例不协调,女孩出生比逐年下降。在当今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存在着男孩的出生比例高于女孩的现象。男女的正常出生比例是在108到100之间,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虽然比2005年和2009年人口抽***调查的性别比略有下降,但仍然还是高于正常范围。在0至9岁10个年龄组中,男性比女性多出近1300万人,这种情况农村尤为严重。产生这种情况有深刻的具体原因。首先,道德经济文化因素。在广大的农村,传统的文化影响还比较大,父系父权制度观念还依然存在,生男孩的思想还很强烈,传宗接代的需要决定女孩地位的低下和女孩比例的低下。女孩的经济收入和工作中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其次,地理环境因素。农村地理位置区位不优越,交通不便,生产******艰苦且劳动强度大,维持提高家庭生活水平需要耗费大量劳力,从而,增加男性劳力的观念深入人心。最后,农村社会保障尚未全面建立。大多数农村地区社会保障还未建立,特别是养老保障,而男性养老这一不可扭转的"真理"是传统历史决定的,在一定时期很难改变,这也决定生男孩的观念在农村的经久不衰。
第二,在人口流动过程中,农村女青年的流出量大。农村的人口流动是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实行,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和对自己劳动的自主支配权,且随着国家对农村的人身限制放松、户籍制度的松动和城市用工制度的改革,农村青年进入城市在二、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可能。大量的农村男女青年流入了城市,成为城市的建设者。但由于传统意义上赡养老人的义务和责任,进入城市的男青年不得不在一定年龄后回到农村去或是被"召回"。女青年则不同,婚姻是她们从***对贫困化的地区获得稳定富裕和发展的理想方式。加之城市本身的经济等因素的吸引力和农村男青年教育文化素质不高的原因,农村女青年大量流入城市。这就直接造成农村男青年"找媳难"。
第三,农村中群团性的组织缺乏,文化事业不发达。这不仅使农村的社会化程度大为减缓,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村青年的婚姻状况。导致与异性的接触机会较少,难以造就婚姻的******和环境的同时,现代化因素也难以迅速地影响到农村的每一分子,不利于改造传统的不良习俗,包括不良的婚姻习俗(也造成了"介绍婚"这种奇怪的现象的产生)。这既不利于农村的***神文明和农村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感情基础的介绍婚为婚后男女双方感情不和、吵架、打架直至步入离婚法堂埋下了隐患。
第四,农村的结婚费用高,造成不良的影响。我想这是我最具体会的一点。农村本来经济较为贫困,然而,正是因为贫困,部分家庭把养女嫁人当成一种商品交易,从中获取经济利益。结婚费一般包括彩礼聘金、请客费用和建立新家的费用。彩礼聘金被认为是妇女的"身价费",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这种"身价费"不断飞涨,成为了农村许多家庭沉重的负担。除此之外,购新房这一最低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婚姻的成败。为此,男方不得不四处借贷购置新居,撇下旧宅,沦为房***。这无疑导致了结婚难现象的普遍出现。
总之,种种现实的原因造成了纷繁复杂的农村婚姻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农村婚姻秩序,对社会产生了诸多的不良影响。如前诉述,打工在外的年轻人之所以过早结婚就缘由此生。既然农村结婚难,男青年便走进城市工***、车间,在那里,也有许多打工的女青年,所以,对于男青年来说,借机找媳妇甚至比打工挣钱本身更为重要。从而,男青年便以甜言蜜语甚至隐瞒家庭背景骗取女友爱情,早日结婚便是定心丸。我分析了他们婚后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形:
第一,安居乐业型。结婚以后,夫妻双方在农村安心定居,不再外出打工。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外出时间比较长,积累了比较多的技术和财富,同时又都受到过城市的伤害,对城市不再留恋。同时夫妻双方在回家结婚前曾有过一段时间的同居生活,女方对男方的个人品德以及家庭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婚后女子能较快地适应婆家生活,夫妻之间很甜蜜,生活和谐稳定,这是最理想的情形。
第二,女方外逃和自杀型。在外打工的时候,男女不够真实,男方为了博得姑娘的青睐,经常故意隐瞒一些家庭真实情况,同时可以制造一些好的******,而这些信息在婚后都暴露无遗。从而导致夫妻双方生活不愉快,最后导致女方逃跑,严重的则导致女方自杀,这都是我们大家最不愿看到的悲剧。
农村婚姻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是由于社会,尤其农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积淀已久形成的怪状,故不能单靠法律予以拨正。也这是因为这***,《婚姻法》在农村最不好实施,产生了许多层出不穷的问题。即便广大农村男女都严格以《婚姻法》为结婚准则,上述问题依然不能从根源上治愈,反而有可能引发新的婚姻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农村的社会环境、生活******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国家制定了许多政策法规来调整规范农村问题,尤其是农村婚姻问题。例如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城市的区别实行就很好的改善了农村男女比例失衡的现象。在农村,若新婚夫妇头一胎生了女孩,则还允许生育第二胎,直至生到男孩为止。这***,女孩出生比例将得到提升,一段时期后,男女比例将有望持平。与此同时法规还规定了医疗机构在给怀孕妇女做完检查后,不得向孕妇及其关系人透露其所怀婴儿的性别。这***一***硬性的准则从源头上杜绝了父母重男轻女的不当念头,从而保证了男女的自然出生率,也就增加了女孩的出生比例。在文化建设方面,"生男生女都一***"、"女儿也是传后人"等重女思想在农村广泛宣传和提倡,在思想上扶正了父母男孩本为的初衷。这为男女平等、保证男女比例正常奠定了思想基础。
综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和谐社会的目标下,解决农村婚姻问题不仅要继续全面认真的将上述好政策好制度落到实处,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规制:一、从法律层面上保障政府对女孩的优抚和对其家庭的物质资金支持,保证其子女哺育、上学等的政府性帮念,二、加快农村的建设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从而减少女性外流,稳定人口性别比例。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女孩家庭无后顾之忧,老人家庭亦能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