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晚报记者接到文山州砚山县维摩乡一农村客运车驾驶员雷先生反映:当地交通集团不允许他们60辆农村客运车进砚山县城,理由是要另开专线。10月29日,记者在维摩乡走访调查发现,由于农村客运车不能进入县城,维摩乡村民现在要进一次县城,有时为等专线车,两小时都不一定能坐上车。管理农村客运车的砚山通达农村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通达公司)总经理谢家纯表示,农村客运车的许可经营范围就是维摩乡片区,现在要求其不准进入县城,只是进行正常的合法规范。
村民 去县城等两三小时都坐不上车
“以前农村客运车能进县城,去县城办事很方便,五六分钟就有一班车。现在到县城去办事,很不方便,有时候两三个小时都坐不到车,走两公里多到高速路上乘丘北到文山的过路车,有很多车都已经满员,坐不了。”维摩乡村民李先生说,自从2009年普者黑至炭房一级公路(普炭高速)开通以来,文山到丘北经维摩的班线车全部改道普炭高速,不再经过维摩乡。而如今农村客运车也不能到砚山县城,他们要去县城,只有3种方法:
1.转车到炭房搭乘平远到砚山的车;
2.走两公里多到普炭高速路上坐丘北到文山的过路车(经过砚山县城);
3.等专线车——仅有3辆往来砚山和维摩的专线车。
对于专线车,李先生说:“有时两三个小时都等不到车。现在去砚山赶街天,有时赶到那里街天都散了。以前有农村客运车时,早上6点就能赶到了!”
“我小孙子在砚山县城上学,现在周末回家很不方便。小孙子有时候回学校提的东西多,坐专线车到车站后,还要再坐出租车到学校,以前农村客运车可以直接送到***口,还可以到***口接学生,很方便!”站在一旁的村民郑大爷说,维摩乡有8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其中有3个村民委员会没有车辆,需要农村客运车直达。“现在从砚山县城回维摩,如果过了中午,在车站就买不到专线车的票。下午5点半后,要想回来,只能花八九十块钱坐出租车了,以前农村客运车晚上8点多都还会有车呢,而且只要10块钱。”
“我们这边现在是:有客坐不到车,有车拉不到人!”维摩乡一村民肖先生如此说道。
“目前的3辆专线车远远满足不了维摩村民出行问题!”维摩乡维摩村民委员会的王主任表示,有时到砚山办事时,出行很不方便,最近也有很多村民反映出行难问题,希望能早日解决维摩百姓出行难问题。
客运车司机 去不了县城拉不着客人
10月29日早上10点左右,记者在维摩乡炭房社区(位于丘北到文山、平远到砚山的交叉路口处)发现,在炭房一个“T”字路口处,有近20辆农村客运车在路边排着队。一辆客运车载着乘客离开后,在记者接下来观察的约20分钟内,没有客运车再载客离开。
维摩乡农村客运车队小组长孙师傅介绍,2007年下半年,为解决维摩乡村民“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等问题,通达公司动员他们加入农村客运,并于2007年9月份组建了由30辆微型面包车(8座)构成的维摩乡农村客运车队。经过发展,目前维摩乡共有60辆农村客运车辆。“当时我们是非法营运,2009年我们转为合法营运。”
“在今年4月20日前,通达公司说,可以在不与专线车抢客的前提下跑砚山县城。”孙师傅回忆,去年6月份,通达公司说要规范农村客运车,与他们协商,要求农村客运车辆不能进砚山县城运营,今年4月20日通达公司正式要求他们农村客运车不能进砚山县城运营,否则砚山县交通运输管理局就会对驾驶员进行处罚。“我们客运车的车辆保险、管理费、维护费等费用每天要40多块钱,每周就要300多块运营成本,现在不能跑砚山县城,每周只有周三、周六两天的街天乘客多些,运气好的话每天可以收入100多元,这样驾驶员每周还要自己另掏100多块钱缴费!”
通达公司 不允许进县城是为管理规范
晚报记者就此事对维摩乡农村客运车管理公司通达公司进行了采访。“维摩乡60辆农村客运车不允许进入砚山县城营运,是因为砚山县道路运输管理局对其许可经营范围进行了规定,他们的许可经营范围就只是维摩乡片区,不准超许可范围运营。”通达公司总经理谢家纯介绍,从维摩乡农村客运车队组建到今年4月份间,维摩乡客运车一直超范围经营,公司也没有对他们进行规范。去年开始,一直在和他们协商欲规范农村客运车辆许可运营范围,直到今年4月20日,正式下文对他们进行合法规范。“如果他们超范围运营,会由砚山县道路运输管理局对他们先进行教育,再犯就依法进行处罚。”
同时,他认为这不会影响到农村客运车的生存问题:“现在国家每年的燃油补贴都很多,今年的每辆农村客运车都有8000多元,再加上他们的营运收入,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每辆农村客运车每月营运可收入2000元左右,怎么会有生存问题呢!”
而对于村民反映的出行难问题,谢家纯说,去年和维摩乡村民协商时,也提到了增设砚山到维摩的专线公交,当时大多数村民也同意开设城乡专线公交,但因为一直没有和维摩农村客运车队协商达成一致,就迟迟没有进行。
记者就维摩乡农村客运车问题到砚山县道路运输管理局采访时,该局一名工作人员以内部规定接受媒体采访需上级领导批示为由拒绝了采访。
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