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我们喝的都是村里打的井水,水锈很多,烧开后上面漂着一层沫子,直接没法喝。现在这水,不光口感好,还能24小时都往家里淌,太阳能、洗衣机,卫生间也都用着方便了。”11月5日,在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西稻田村,正在做饭的村民李凤美,一边开着自来水龙头洗菜,一边对记者说。如今在寿光,像西稻田村一样用上自来水的村,已有604个,占寿光全部村庄的62%。到今年年底,实现农村集体供水的村庄将达到660个,受益人口61.6万人。
山东寿光水资源比较贫乏,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而且北部地下水多为咸水,南部大多区域含氟量较高,饮水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民的生活。为改善农村生活用水质量,从2009年开始,寿光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关注民生、解除民忧、谋求民利的头号民生工程,制定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敲定了“一网六厂、同源同质、城乡一体”的供水布局规划。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资金筹措是关键。山东寿光采取“市财政投入为主,镇级财政投入和国家扶持为辅,受益群众适当自筹”的办法,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其中,水厂、加压站、主管道及入村管道全部由市财政投资,村内管道建设由市财政按农村人口人均120元进行补助,不足部分由村民自筹解决。对一些经济特别困难的村,鼓励干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捐款资助,多元化投入体制有效解决了工程资金问题。据寿光市水利局副局长范荣誉介绍,截至目前,寿光已累计投入3.3亿元,其中市财政投入2.1亿元。此外,为确实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寿光水利部门还建立健全了水质检验制度,保证水质合格达标。同时还制定了严格的价格监管措施,最大限度地做到了让群众“用得上、喝得起”,企业有合理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