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铅山县河口镇刘村郑家的600多亩高产油茶新基地一派繁忙景象:挖掘机轰鸣着来回作业,数十名工人正挥锹铲土、打洞种苗。他们身后,刚栽好的树苗迎风摆动,在阳光的映照下展示着无限生机。忙碌的人群里,一个瘦小的身影来回穿梭,一会儿指导工人给苗打浆,一会儿抢过工人手中的铁锹将洞修成标准的形状,再小心翼翼地把高产油茶树苗放入,轻轻地培上土。他是李忠金,江西绿野山茶油有限公司总经理。就是这个貌不惊人,扎进人海里漾不起一丝波纹的普通中年农民,竟然只用了短短十几年,就完成了由走街串户的“卖油郎”到身价千万的“山茶油大王”的漂亮“变身”。
“也许我与山茶油有着不解之缘,虽然几番起落,但最后让我成就一番事业的还是它!”说起自己的创业史,李忠金感慨良多,言辞中透露出的是一种与山茶油的浓浓情结。今年49岁的李忠金是铅山县河口镇刘村李家人,高中毕业后,他拿起扁担,带着几个大油壶挨家挨户收山茶油,然后,瘦小的李忠金挑着油走河口、下横峰,走街串户叫卖。一年下来,李忠金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
1989年12月,李忠金在浙江销售桐油,被人误为诈骗犯。不但1000斤桐油被没收,还被判罚款。当李忠金历尽艰辛回到铅山时,不但所有积蓄全花光,还背上了几万元钱的外债。1996年,李忠金又萌生了做生意的念头。他把家搬到了县城河口,不顾家人反对,借5万元钱租了个70余平方米的店面,开了家榨油小作坊。由于现榨现卖,李忠金的路子又广,小作坊的生意迅速红火起来。年底一算账,李忠金不仅还清了欠款,还净赚1万余元和一套设备。
1997年5月,李忠金与人合作做桐油生意,不想又遭遇了种种不顺,丢钱、吃官司、赔款。1999年底,李忠金身上已背负20万元外债了。在挫折面前,李忠金誓不放弃,他带着仅有的145元钱来到了德兴市,选择重操旧业。他到榨油坊批发了20斤山茶油到德兴铜矿上门推销,卖完后又去批发。就这样,仅2个月时间,李忠金便用扁担将145元钱“变”成了1.7万元。2001年中秋,又一个榨油坊在李忠金手里诞生了。2003年,李忠金收购了一家倒闭工厂的厂房,随后注册成立了“江西绿野山茶油有限公司”。此后,他的事业一发不可收拾。2004年,李忠金的纯天然山茶油成功打入北京、上海、杭州、福建等地;2005年,公司获得“自行出口证书与自行检验资格”“中绿华夏A级有机认证”,同时被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06年获得“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省名牌产品”;2007年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列为重点支持企业。他也由此一跃成为千万富翁。2008年12月,李忠金返回家乡铅山河口镇,建立了“铅山县绿野山茶油有限公司高产山茶油种苗培育示范基地”,带动百户农户种植高产山茶。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林开发仍很重视,我有信心带动更多农民致富。目前,公司在铅山已建立高产山茶油基地近5000亩,今年,我们还将再承包2000亩山将高产油茶基地扩大,力争在三年内超过10000亩。”李忠金铿锵有力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