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基地建设是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 “菜篮子”的一项重要工程,在丰富市场供应、保障市民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把蔬菜基地规划实施好,不仅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的把引进异地优良品种与发展本地特色产品结合起来,还要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各类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把这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做细、做实、做好。
现年40岁的宋长丰,只有初中文化,原先在家乡蚌埠市怀远县务农,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2011年祁门县民生工程大棚蔬菜项目落在小路口镇,他瞄准了当地大棚蔬菜种植的市场,凭着对农业的执着与热爱和艰苦耐劳的秉性,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给他带来了想象之外却又是意料之中的收获和成就。
2011年,宋长丰在市、县“菜篮子”民生工程配套资金政策扶持36万元的同时另自筹资金30万元,在小路口晨光村发展高标准大棚蔬菜种植。小路口镇晨光村的高标准大棚蔬菜基地在宋长丰的精心管理下,强化设施,大力发展品质优、无公害的绿色有机蔬菜,突出发展“四型”蔬菜生产基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一年来,在祁门县农委,小路口镇党委、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小路口镇晨光村的 60亩大棚蔬菜基地里不仅种植了高标准的反季节蔬菜,还引种辣椒、茄子、黄瓜、花菜、香菜等优良早熟品种,创造了亩产经济收入8000多元的奇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宋长丰同志通过钻研运用农业科技致富后,积极为乡邻传技授艺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他精心培育的蔬菜畅销市场后,乡亲们纷纷前来求教,他热心的给乡亲们讲解技术要点,并无偿提供技术资料。有时候,遇到自己也不太清楚的种植问题,还亲自到地里田间去仔细观察后才为有疑问的乡亲进行详细地解答和指导。
如今晨光村的高标准大棚蔬菜已成为小路口镇农村经济中的一大亮点,而宋长丰更是大家交口称赞的好榜样。他种植大棚蔬菜获得成功走上致富路后,无偿地指导周边有这方面发展意向的村民发展蔬菜大棚,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生产技术和销售难题。蔬菜种植最忙的季节,他忙得象个陀螺,既要给自己的基地栽培,又要给乡亲们提供有关技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他的带动和大力支持下,周边数百户群众都走上了生态农业发展致富的小康路。看着周围的村民和自己一样走上种植绿色蔬菜的致富路,欣喜之余,他常说:“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都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才让我们这些农民奔上了小康路。”
以民生工程大棚基地为依托,在科技示范户宋长丰影响下,辐射带动了当地的大棚蔬菜综合生态农业越发兴旺,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勃勃的景象,日子越过越红火,乡亲们朴实的笑脸上映衬出民生工程带来的好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