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典型事例 > 群众致富的带头人――记湟中县共和镇苏尔吉村党支部书记苏生成 返回首页

群众致富的带头人――记湟中县共和镇苏尔吉村党支部书记苏生成

时间:2013-10-21 09:52来源: 青海新闻网作者:王金秀收藏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王景 报道)“我首先是党员,其次才是支部书记。即便我不是书记,也要做一名合格的群众信任的党员。”说此话的是现任湟中县共和镇苏尔吉村党支部书记的苏生成,一名土生土长的藏族干部。
  苏尔吉村地处浅山地区,全村有219户人家、1213口人,耕地面积2612亩,人均2.15亩,全都是山地。2000年初,苏尔吉村原“两委”班子帐务管理混乱,干群关系一度十分紧张,群众强烈要求选出一个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好支书、好带头人。在这个时候,村民们想到了曾担任过村团支部书记和村党支部副书记的苏生成。于是村党支部以“两推一选”方式提名他为候选人,最终他也以高票当选为党支部书记。
  自担任村支书以来,苏生成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广大村民,全心全意致力于增加村民收入的目标,着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一个贫困山村的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变。
  群众的信任,就是最大的支持
  为了兑现承诺,苏生成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苏尔吉村作为一个交通欠发达的浅山村,农业是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群众要致富,首先要抓好农业这个基础工作。在当选为支部书记后,苏生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通过多次联系,他从盘道渠管理所争取到田间水利配套项目,带领干部群众出工出力,当年新修渠道2公里,修跌水600多处,完成田间配套1300亩,解决了村民浇水难的问题。
  为制定最佳的水渠方案,他曾经一个人往西山上跑了十几次,往返20余公里,几乎将水渠线路用脚丈量了十几遍。他晚上回家常常累得连饭都来不及吃,就一头倒在床上睡着了……
  水的问题解决了,苏生成又开始在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上动心思。由于受传统耕作方式思想的束缚,村上大多数群众对种植结构调整没有太大的信心。针对这个情况他多次组织召开“两委会”、党员会寻求解决的方法,果断做出要想打开工作局面。重要的一点是村“两委”要做好服务,做好宣传引导,以点带面,逐步推行的决定。随后,通过采取多次召开群众会,让试种蔬菜成功的农户讲授经验和对比收入情况,邀请市、县农业科技人员到村授课,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等方法,潜移默化,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引导村民调整种植业结构,通过农业增收上想办法、出实招。在苏生成的带动下,全村试种荷兰豆60亩,并取得了成功,亩均当年收入达900元。试种农户偿到甜头后,村民们掀起了荷兰豆种植热,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500亩,每亩收入比种植传统作物增加了300元。
  “荷兰豆”的成功,并没有使苏生成满足于现状,随即他又引导村民试种优质菠菜、胡萝卜、大白菜、食用百合等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露天蔬菜,并在全村积极推广,扩大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为使村民更多地了解掌握实用技术,几年来,他先后10余次带领村干部、群众代表、种植能手等230余人到黑龙江、山东、四川、甘肃省七里河和西宁市陶南村、汉庄村等地考察食用百合种植情况及大棚蔬菜种植、花卉种植等技术,通过观摩学习,让干部群众开阔眼界,学习掌握种植技术,极大地调动了村民调整种植结构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他从县农业局争取温棚建设项目,先后投资100余万元修建0.4亩以上的温棚264座,引导村民种植黄瓜、辣椒等较高档次的优质蔬菜,并多次跑西宁与杨家寨蔬菜批发市场菜老板签订了蔬菜供销合同,保证了蔬菜销路。
  2011年,在他的带领下,该村争取到项目资金100万元,建成500吨保鲜库一座,蔬菜加工包装车间一处。通过蔬菜精选、初级加工,保证蔬菜品质,提高附加值;在已建成140平方米菜窑的基础上,又投资6万元,新建142平方米菜窑一处,并从县扶贫办争取20万元的项目资金购置了制冷设备2套,通过贮藏提高了蔬菜反季节销售能力,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问题,解除了菜农的后顾之忧。
  为保证蔬菜市场销售渠道畅通,走特色品牌之路,苏尔吉村成立了蔬菜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了“苏尔吉牌”商标,并建成了全县首家无公害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站,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部级示范社”。
  在村“两委”会上,苏生成提出建立育苗基地的想法,得到了其他干部的支持,2008年底,通过蔬菜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协商,以每年2000元的费用租用农户温棚一座,并投资5万元,制作育苗床3个,购进育苗盘1600张。2009年,购买西红柿、黄瓜等种子4公斤,育苗6万株,建成育苗基地一处,初步解决了30户温棚种植农户种苗问题。另出资3200元从乐都县统一购进辣椒种苗2万株,无偿分发给10户农户在大棚种植。
  苏生成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心系山区发展。一件件实事为村民谋求好路子、过上好日子,而他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也在群众中赢得了“口碑”,得到了全村人的尊重和信任。
  当村干部,就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孩子是希望。在看到村办小***倒塌、学生厕所不能正常使用、课桌凳破旧不堪后,苏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村上一时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维修改造。于是他提议村“两委”研究,决定向全体村民和在外工作人员发放倡议书,以献爱心资助方式,筹措资金4000元,村集体出资3000元,新修了校门和学校花园。并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多方争取支持,几年内,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资助下,投资3万元,新修厕所45平方米、修建围墙60米、铺地1200平方米、添置桌凳80套、小学生教材200套。2008年,争取航天科工集团项目资金25万元修建教学楼一栋,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条件,改变了学校面貌。
  2007年以来,苏生成多方奔走争取项目,硬化村庄道路18.88公里,并从各部门争取项目资金110万元,整修田间道路8公里、修建两层10间办公楼一栋、建成村民活动场所一处2100平方米、土墙变砖墙4700米、美化墙体4000平方米、修建大门76合、修建综合服务室14间、硬化公路两边人行道1600平方米、购置垃圾车一辆、垃圾箱274个。修建沼气池250座、卫生侧所250座,还争取到太阳灶291台,全部发放到农户。从农电部门争取50千伏变台1个,解决了农电整改后群众不能正常用电的问题。
  一件件为民办成的实事,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田,打心眼里感激苏生成。
  为使村风得到根本好转,在苏生成的提议下,苏尔吉村从2002年开始,每年对80岁以上老人进行慰问,先后多次组织65岁以上老人240人次到西宁、乐都、龙羊峡、湟源等地参观,让老人们感受家乡的变化,开阔了眼界。同时,每年组织村民开展“敬老好儿女”、“好婆婆、好媳妇”、“科技致富能手”等评比活动,表彰奖励典型,促进了村风民风的好转。
  近几年在苏生成的带领下,苏尔吉村群众的思想不断解放,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思路不断拓宽,经济型、致富型能人不断涌现,农民经济收入逐年增加,村里也逐年发生巨大变化。苏尔吉村群众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党的富民政策会越来越好,在苏书记的带领下,苏尔吉村会越来越好。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