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荆蜀水产专业合作社为了进一步拓展荆州水产品外埠市场,推介“荆蜀鱼”、“楚妃鱼”等系列水产品牌,由合作社理事长王久华发起,联合荆州市楚鑫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荆州市楚惠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荆州市宜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荆州市应坤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荆州市荆州区太湖天生小龙虾产销专业合作社等5家专业合作社,本着平等协商、互惠互利、自愿参与的原则,于2013年3月13日正式成立湖北荆农乐水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合作联社注册资金9500万元,社员755户,养殖面积2万亩,网络带动渔农近1000户,辐射养殖水面3万亩;建有水产品冷藏加工厂1个,鲜鱼及饲料运输车20辆;并在成都、西安、贵州等地设立了销售办事处。联社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传递技术信息、普及优化模式、服务生产销售、促进社员增收、推动产业发展”为宗旨,采取“联合社+合作社+家庭渔场+科技示范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努力做活四篇文章,引领渔民致富,为社员提供“产-供-销”全方位服务,现已成为荆州市规模最大的外销型渔业经济组织。联合社运营几个月来,已销售青鱼、鲫鱼、黄颡鱼、乌鳢等“荆蜀鱼”4000吨,加工“楚妃鱼”2000吨,联合社社员户平比去年同期增产20%。预计联合社可年产成鱼30000吨,其中外销15000吨;完成总产值3.5亿元,亩平产值1.75万元;户平创产值22.34万元,户平纯收入8万多元,年人均纯收入达2.5万元。
一、建立“四个保障”,做活组织基础文章。一是狠抓社员队伍建设,做好组织保障。坚持互惠经营,让利社员,抱团发展,打造形象,实行合作社和渔民双向选择,稳步壮大社员组织。由原荆蜀水产专业合作社只有174户社员,发展到目前拥有5个合作社分社、社员755户、网络渔农近1000户的渔民专业合作组织。二是狠抓养殖基地整合,做好生产保障。针对养殖经营户养殖面积分散、养殖模式单一、销售信息不通、单体抗风险能力薄弱的状况,合作社实行“捆绑渔划子,组合造大船”,将单家的小水面联合组成了大基地。在社员中,面积最小的10亩,最大的100余亩,经过联合集并,形成了2万亩的养殖群体规模,其中鲫鱼养殖基地5000亩、青鱼养殖基地5000亩、虾稻连作基地1000亩、草鲢混养基地9000亩,占全区水产养殖面积的14.28%。三是狠抓销售网络,做好市场保障。网络当地水产品经纪人105人,固定联系省内外水产品经销商户300余家,密织了“合作社+经纪人+外地客商+外地批发市场”的销售网。四是狠抓社企合作,做好物资保障。充分发挥合作社社员多、物资需求量大的优势,开展竞争性谈判,让社员生产资料成本降至最低。联社成立以来,先后与荆州海大、宜昌阳光、荆州天佳、荆州益农、荆门五龙等多家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购进优质、价廉的无公害饲料23000吨,可为社员节省生产成本700多万元。
二、发展“四个对接”,做活产品销售文章。一是与农产品批发大市场对接。2010年,联社创建人王久华带领专班外出开展市场调查,与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建立购销合作关系,签订了《水产品购销合作协议》,设立了荆州驻成都水产办事处,并开辟了眉山、都江堰、南充、北川等销售分处,每年销售活鲜鱼5000多吨,创造了养殖基地和销售市场直接对接的新模式,使合作社养殖基地的鱼价始终高于本地市场0.5元左右,为基地渔民每亩直接增收返利1000元以上。联合社成立以来,又相继开拓了贵州、西安两个鲜鱼销售市场,带动荆州黄颡鱼、乌鳢等名特水产品发展,现已发展黄颡鱼、乌鳢专养面积4000亩。计划今冬明春开拓西藏、天津水产品市场,将荆州特色水产品推向全国各地。二是与超市对接。联合社成立以来,相继与成都伊腾、家乐福、好又多等大型超市对接,日对接量5吨。三是与农庄对接。自2010年以来,与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鱼禾园、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桃花村及周边30多家休闲农庄提供鲜鱼购销订单,日可提供鲜鱼3吨。四是与大型宾馆对接。联合社成立以来,为成都锦江宾馆、城市名人、喜来登大酒店、香格里拉,荆州晶葳、金九龙等大型宾馆提供各类鲜鱼,日对接量4吨。
三、优化“四个统一”,做活生产服务文章。一是统一供种。合作联社与养殖户签订长期鱼种订单,每年集中为社员购进优质鱼苗10000多吨,因为是集中采购,每斤鱼种比市场价低0.3-0.5元,直接为社员降低成本800万元。二是统一供料。合作联社采取厂价直销模式,减少饲料采购的中间环节,平均每吨饲料让利200-400元,饲料投入平均每吨降低3%-7%,直接为社员降低成本700多万元。三是统一品牌销售。联社现已注册有“荆蜀”鲜鱼和“楚妃鱼”深加工两个品牌,同时合作社现正在申请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证书,以提高水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联社以成都办事处为依托,将基地的水产品销往整个西南市场,靠统一销售,每斤鱼比市场价高出0.5-1元,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基地农户增收1000多万元。四是统一生产管理。合作社专门聘请养殖能手和水产专家深入池塘边指导鱼病防治、鱼药投放、饲料投喂等技术。合作社靠统一管理,鱼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过去的20%、10%减少到10%、5%,为社员挽回损失500多万元。通过实行“五统一”,一年可为社员节支3000多万元。
四、严格“四个规范”,做活运作管理文章。一是规范养殖模式,主要由联合社对6个基地的养殖模式进行统一布局,主推“青鱼主养”、“鲫鱼囤养”、“虾稻连作“、“草鳊混养”四种模式。二是规范经营模式,联合社主要负责市场开拓、品牌创建、项目建设,各成员单位按照“五统一”严格组织生产,家庭渔场和科技示范户做好新品种引进示范、新模式推广。三是规范效益分配模式,即联合社自主经营,单独核算、建章建制,其效益及分配跟各成员单位实行收益结算,由各成员单位对社员进行盈利返还。以合作社为纽带,努力达到多赢目的。特别是在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核算中,坚持应给尽给、实时结清的原则。社员购买饲料、渔药和销售成鱼,合作社把从饲料厂和药厂价格优惠及运销成鱼高出当地市价的利润中,划拨70%返还给社员,其标准为每吨饲料返利350元,每斤成鱼返利0.3-0.5元,预计今年可为社员返利3200万元,户平返利4.2万元,今年合作联社可盈利300万元。四是规范财务管理。联社成立了理财小组,理财小组由监事会成员组成,理财小组每半月定期查看收支单据,审查后会计方可入账,对不合理开支及时纠正,每三个月提交成员代表大会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正式报销。联社理事长对业务费用的批准权限为1000元,1000元—3000元的支出由理事会决定,5000元以上的支出由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在联合社的发展上,今后按照“眼界要宽、标准要高、步伐要实、效益要好”的要求。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2342”的发展目标,即联社社员超过2000户,面积3万亩,年水产品总量40000吨以上,社员人均纯收入20000元,把联社打造成全省较有影响力的集名特水产生产、现代水产品营销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