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与静,力与美,生态魅力愈加彰显。
大笔起韵写全域绿化壮丽诗篇
大手笔规划,织密全域绿化网络。宜阳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9+2”工作布局,积极贯彻“一中心六组团”发展战略,强化生态对接,持续实施“一带两翼四区一网”发展战略,“一带”是65公里洛河生态产业带;“两翼”是省级地质公园锦屏山和省级森林公园香鹿山;“四区”分别是:西南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花果山水源涵养区,南部的水土保持林区,北部的特色经济林区,中部的洛河沿岸苗木花卉及速生丰产林区;“一网”是以“宜阳组团”与“市中心”生态廊道隔离带为代表的县乡主干道生态绿化网络。
以“12239”工程为统领,宜阳强力推进一山、二河、二线、三产业及九条道路绿化。一山即锦屏山生态园,2019年重点实施五期工程绿化;二河即洛河和县城西小河两岸绿化;二线即郑卢路、安虎线两线村庄绿化;三产业即6万亩花椒产业、3万亩油用牡丹产业和1万亩水蜜桃产业;九条道路绿化即郑西高铁、洛卢高速、新安虎线、北环路等九条道路绿化提升。
大项目带动,打造绿化精品工程。当春正是播绿时。今春,宜阳规划实施八大造林绿化工程。
建设锦屏山生态园。依托宜阳县城南部锦屏山,分5年重点打造东西长7.9公里、南北宽2.2公里、总面积2.5万亩的锦屏山生态园。去年至今造林5000亩,植树40万株,绿化景区道路5.2公里,配套建设亭台楼阁等景观设施,全面完成园区2.5万亩建设任务,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出彩、冬有绿”的生态景观,实现宜阳南部与洛阳市区的生态无缝对接。
洛河西段生态治理工程。实施南闫路上游韩城河入口至连昌河入口洛河西段生态治理二期工程。治理长度11.2公里,绿化宽度50米,栽植乔木7.43万株,灌木132万株,全面完成宜阳境内洛河两岸65公里生态产业带。
城区及周边绿化提升工程。在李沟矿生活区及西小河两侧,建设10万平方米的城市游园。实施洛宜快速通道、灵山大道、锦屏大道、创业大道等5条城区道路绿化提升。新建城市游园10个,营造良好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居民幸福指数。
廊道绿化提升工程。实施郑西高铁等九条道路绿化,总绿化里程176公里,经九路、洛邑水城东路、锦龙大道北路全部按城市绿化标准,每侧绿化宽度30米,目前,已全部栽植结束。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提质优绿、协力植绿”的原则,实施绿村工程。2019年完成村庄绿化40个村。
6万亩花椒基地。重点打造建设香鹿山镇大环线3万亩花椒产业基地和莲庄镇、盐镇乡、董王庄乡三个万亩花椒基地。目前,已栽植花椒6.7万亩。
10万亩油用牡丹基地。通过招商引资,采取企业自营的方式,2018—2020年流转土地10万亩,建立10万亩油用牡丹种植基地,目前已完成油用牡丹种植3.5万亩。
万亩水蜜桃产业基地。在上观、花果山两乡扩大种植面积,2019年新发展面积0.3万亩,总面积达到1万亩,建成万亩高山水蜜桃产业基地。逐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大投入驱动,夯实造林工作基础。为保障造林绿化顺利推进,宜阳一方面由将绿化工程分门别类,分别由县财政、乡财政投资,为绿化提供坚强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宜阳县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积极保障造林用地。对郑西高铁、北环路、大南环、新安虎线等廊道绿化项目用地,根据土地类型按每亩1000元、700元、500元的标准与农户签订协议,全部实行土地流转,共计流转土地0.8万亩。同时采取以奖代补措施,对高标准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乡镇进行奖励,以此激励各乡镇积极开展上规模、见实效的植树造林活动。
工笔细绘展绿色经济多彩长卷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3月29日,宜阳县第四届“美丽上观”桃园文化节在上观乡石窑沟村芬芳启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赏花踏青,吃农家饭、体验农活,尽享好时光。原本籍籍无名的小山村,因“桃”而兴,成了远近闻名的桃源。
今年,上观乡水蜜桃种植面积将新增至7000余亩,从望着山水长叹端着金碗讨饭,到巧用绿色资源催生生态红利,绿土地上开始“流金淌银”。
乡村是明珠,景区连成片。以精品景点促进全域旅游,是宜阳以“绿色经济”加速乡村振兴的又一抓手。该县努力织密乡村绿化网,注重荒山造林与经济林木栽植、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稳步推进全域植树造林工程,兼顾生态与增收双重效益,先让乡村绿起来,再让村民富起来。
其中,65公里洛河生态产业带围绕着省级地质公园锦屏山和省级森林公园香鹿山“两翼”。西南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花果山水源涵养区,南部的水土保持林区,北部的特色经济林区,中部的洛河沿岸苗木花卉及速生丰产林区兼顾生态、经济双重效益;而以“宜阳组团”与“市中心”生态廊道隔离带为代表的县乡主干道生态绿化网络把重点放在了生态与社会效益融会发展上。
今年,宜阳把“12239”工程列入30项重点工程,全领域播绿植绿,打造生态富美宜阳。
突出“一山”,建“绿屏”。锦屏山生态园内除了2.5万亩林木,还因循地势种植软籽石榴、核桃等果木,不仅让锦屏秀色重现,更为周边群众带来绿色红利。
围绕“二河”,现“绿水”。洛河西段生态治理工程带来了25公里水系风景带,成为全域水系“生态圈”的大动脉。两岸总长50公里的22个游园广场,加上县城区内其他公园、游园,让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开窗可赏绿,移步能换景。县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012.3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8.92%;绿地面积达899.93公顷,绿地率达34.59%;公共绿地面积达201.1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02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6%。每天清晨,公园里随处可见晨练的人们,彩扇翩飞相伴着树木蓊郁,优美音乐应和着清脆鸟鸣,成为一道独特的美丽风景线。
依托“两带”,创“绿村”。按照“以绿治脏、以绿治乱、以绿治差”和“农村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要求,实施绿村工程,集中连片,实施40个村庄绿化。重点抓好公路沿线、房前屋后绿化,村庄道路绿化,村内文化活动广场绿化,乔灌花草相搭配,形成多层次、错落有序的绿色空间,每个村当年新植树木数量在2000株以上,打造“绿色田园、美丽乡村”。
培育“三大产业”,兴“绿业”。宜阳新建花椒基地6.7万亩,建成3万亩花椒产业基地和3个万亩花椒基地、万亩高山水蜜桃产业基地。新种植油用牡丹3.5万亩,计划到2020年宜阳县油用牡丹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可将项目所在村庄群众纳入绿色产业中,答好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的生态必答题。
提升“九条廊道”,造“绿廊”。郑西高铁宜阳段总绿化面积达6500亩,形成绿化景观廊道。郑卢高速公路两侧初步达到了“一山一品,一坡一景”的效果。全县已完成廊道绿化176公里,栽植树木45.2万株,造林7525亩。大地律动是春声,乡村振兴正当时。在砥砺奋进中,一幅秀美活力的宜阳乡村新画卷愈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