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采风 > 李国祥:谁来种粮 返回首页

李国祥:谁来种粮

时间:2012-06-26 14:49来源: 作者:收藏

  导读:谁来种粮?这可能不是一个问题。我们面临的问题可能是能否创造出有利的条件,让合格的人来种粮。

李国祥:谁来种粮

  和讯专栏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资料图)

  作者介绍:李国祥,和讯专栏作者,1963年8月生,安徽和县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宏观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农产品市场与贸易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农业部农产品市场预警专家组成员、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和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8月至2000年7月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2000年7月后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长期从事粮食安全和中国农业农村经济跟踪研究,为年度中国农村经济分析预测(农村绿皮书)撰写主报告10多年,发表论文多篇。

  中国正在迈向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举国面貌日新月异。农村越来越的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和外出务工,形成了多达2.5亿人的农民工队伍,成为国家建设贡献卓著的产业工业。但是,在大量年轻强壮的劳动力从农业农村出去之后,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地方的农业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副业,种粮对于一些农户家庭不再重要,遇到久旱不下雨等自然灾害,干部着急,帮助农民抗旱,而种植户农民则袖手旁观。

  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农村年青人普遍对种田不感兴趣。未来谁来负责种粮,养活全国人民?过去沿海企业招工“门庭若市”,如今也遭遇“民工荒”。农业劳动力季节性短缺在粮食主产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黑龙江肇东一个种粮大户的农民说:“农忙季节,每天出200元,都雇不到合格的劳动力干农活”。

  未来谁来种粮?谁来从事农业生产?这必须回答。

  实践告诉了我们,全国各地已经涌现出了一批种粮大户、种粮合作社和种粮经理人。这些新型的种粮生产经营主体,会替代传统的成万上亿的家庭搞粮食生产。这也给我们启示,与其担心未来没有人原意种粮,不如为新型种粮主体成长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把年轻有为的、懂技术又会管理的粮食生产经营专业人员培养出来,塑造出来。

  各地出现的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不但专业水平高,而且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提供的商品粮多,应该能够担当起国家粮食安全重责。笔者前2年在山东平度调查了解到,当地一个种粮大户,夫妻两人都学过农学,一年种小麦和玉米两茬,单产水平普遍高于当地其他农户,每亩出600元租金向其他农民租地种粮。据反映,当时当地普通农户种粮每年每亩能够获得600元的收益,就算比较困难了。可见,新型种粮大户的优势多么明显!

  全国农业大学每年培养大量的学农学的大学生,往往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最终学非所用。一方面,我们苦于没有人愿意种粮;另一方面,更具有优势条件种好粮的年轻人找不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谁来种粮?这可能不是一个问题。我们面临的问题可能是能否创造出有利的条件,让合格的人来种粮。

  当然,让具有明显优势的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来种粮,这是一个方向,并不意味着让农村小规模家庭的主妇,或者老年人都放弃种粮。

  未来中国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格局可能是:多数家庭种粮主要是满足自给粮食消费需要,而商品粮的提供者最主要是具有优势的新型的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自给性粮食需要的家庭,不以粮食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很可能成为这些家庭的生活方式。而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则要站在世界粮食科技前沿,发展现代粮食产业,确保粮食市场供应。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