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采风 > 刘红飞:农村民主选举的派性现象分析 返回首页

刘红飞:农村民主选举的派性现象分析

时间:2012-08-22 17:20来源: 作者:收藏

  当前,农村的派性现象已经较为普遍地存在,尤其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表现更为突出。笔者认为,在现行的制度安排下,农村派性现象是以共同利益为核心,诸多利益个体相互利用、相互妥协的必然结果,也是村民政治参与自然形成的组织化形式。这种现象对村委会换届选举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需要基层党委政府正视和包容,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当前派性群体的主要特征

  不稳定性。首先,派性群体是以特定能人的个人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会随着特定能人的退出而解体。这些能人或者是政治能人,对村集体事务熟悉,并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威望;或者是经济能人,能够通过经济纽带对其他村民施加影响;或者是家族能人,亲友众多且在亲友中具有优势位置和内部威望。这些人一旦产生政治上的诉求,就能够通过“亲拉亲”“故连故”的方式,连起一长串的村民,最终形成许多个以他本人为核心的,有着某种利益联系的人际关系圈。派性这种以某个特定能人为核心的特征,也决定了它会随着这个特定能人的退出而解体。其次,派性是在特定事件中被激活和强化的,会随着特定事件的结束而偃息。

  利益主导性。首先,派性斗争的实质是利益之争。大多数人加入派性群体,就是想从现实或未来的收益分配谋取更大的利益,这就决定了派性斗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本派利益最大化。因此,派性必须找到一定的收益空间,否则派性斗争就难以维系。其次,派性斗争需要通过利益联盟、利益许诺和利益收买进行针对性动员。

  派性现象产生的影响

  有利方面

  一是提高了村民投票积极性,使换届后的村委会具有更为广泛的民意基础。从2005年的村委会换届选举情况看,派性动员的程度与参民的参选率成正比,派性动员在客观上促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选举与村民直接关联。

  二是增强了选举规则意识,有效保障了选举秩序的相对有序性。从大多数村的选举情况看,派性群体并不会恶意地去破坏选举秩序,特别是派性中的核心人物反而会自发地去维护选举秩序。

  三是增强了村民政治参与效能感,从根本上奠定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基础。从近年来各村先进、后进的起落沉浮来看,真正难以治理的并不是“闹派性”的村,派性比较严重的村虽然在短时间内会爆发大量的社会矛盾,但一般经过1~2年的明争暗斗,最后通过村“两委”换届选举上的最后角逐,很有可能往良性方向发展,甚至成为干部民主、制度规范、群众发展愿望迫切的先进村。

  不利方面

  一是派性斗争对规范选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细节上的纰漏都有可能导致选举无效。从上一次村委会换届选举情况看,因为工作细节上的问题导致选举无效的案例不在少数。

  二是派性动员现象直接催生了大量不当竞选行为,导致村委会换届选举庸俗化。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拉票事实上是普遍存在,“狗都要挂盐水了”指的就是夜晚走动拉票的频繁。而拉票的方法,一般是利用人情关系或者施以小恩小惠。

  三是派性冲突现象引发了大量社会不稳定因素,任何偶发事件都有可能演变成群体性、突发性事件。考察村委会换届的整个过程,可以发现社会矛盾在两个时期比较突出:选举前夕和选举后期。在选举前夕,主要是派性群体利用某些事件动员群众信访,在打击现任村干部的同时,把自己塑造成为村集体公众利益的真正代表。

  对策思考

  立足现实,把握原则,引导派性群体规范参与

  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派性参与已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基层党委政府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突破思想框框,着重引导派性群体规范参与,依法保障村委会换届选举和谐有序地进行。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依法选举的原则。当前农村社会矛盾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村委会换届选举一定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凡是法律规定的程序,要步步到位,凡是法律赋予选民民主选举权利,要充分保障。

  二是公平公正的原则。只有让派性群体认可选举过程的公平公正性,才能达到派性群体认可选举结果的目的。因此,选举过程中要注重营造平等的竞争环境,特别是要正确处理组织意图与公平竞争的关系,原则上对符合资格条件的党员和村民,都应当欢迎和鼓励,不能因为不是组织培养的人选而制造障碍,而要将组织意图与民意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公平的竞争中予以落实。

  三是理性竞争的原则。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只要派性群体的竞选行为是理性的,既使发生突发性事件,也是可控范围的事件。因此,选举过程中,乡镇党委政府一定要注意把握竞选双方的竞争尺度,一旦发现“利益之争”成为“面子之争”,或者任何一方有非理性行为,要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疏导或制止,如果无法制止,而且事态有激化的趋势,要果断中止或暂缓选举。

  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引导派性群体有序竞选

  在换届选举中,各种社会矛盾叠出,派性群体之间、派性群体内部都有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基层党委政府要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把握关键环节、关键人物和关键问题,着力引导派性群体有序竞选。

  一是要紧紧抓住派性群体的核心人物,加大引导和沟通的力度。要着重对派性核心人物的正面引导,加强沟通,听取他们的合理性建议,消除他们对基层党委政府公正性的怀疑,并及时协调选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切实发挥他们在维护选举秩序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是要切实把握派性竞选的规律特征,实行规则定在前。从选举实践的情况看,派性群体基本能够遵守法律和选举规则的相应规定,容易引发争议的主要是法律和选举规则没有明确规定、而由村选举委员会自行制订相应的操作办法,特别是遇到问题后作出的临时决定。因此,要高度着重对“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制订,根据上一届选举的经验教训和各村实际充分讨论,把各种可能的问题考虑在前,并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形成民主决议,从而做到规则制订在前,切不可简单地翻印“统一模版”。

  注重方法,把握主动,确保选举达到预期目的

  在派性斗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乡镇党委政府要更加注意方式方法,切实把握选举工作主动权,在确保选举过程和谐稳定的基础上实现组织意图。

  一是要注重细节,做到选举组织工作严谨周密。一定要把困难估计足一点,把问题想得细一点,对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步程序的落实,都要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再三,并作出详尽布置方可付诸实施。切实把好委托关,严格依照法律设定委托条件,规范委托方式,明确截止时间,做到统一审核、统一把关、统一公示;把好投票关,确保选票的发放“人名相符”“人票相符”,并依序进入秘密写票处,代写选票要按照事先设定的规则;把好票箱开启关,一旦发生阻挠票箱开启的事件,处置要慎重,依法及时协调,切不可简单地交由村选举委员会表决决定。

  二是要积极防范,妥善处置敏感性问题。每个乡镇都要根据前期排摸的情况确定重点村,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力争实现最好的结果,同时按照最坏的打算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要明确“提倡”“反对”和“打击”,区别对待拉票行为,提倡从维护村集体公众利益出发进行公开演讲、演说和承诺,反对从个人关系、小团体利益进行拉帮结派,打击违反法律或党纪的贿选、胁迫等行为。

  三是要注重方法,确保组织意图落实。原则上组织意图应当依据法律和政策“定框不定人”“对事不对人”,并从通过民主决议的选举办法中加以体现,对照各村实际设定相应的任职资格条件,对不宜提名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的要做好思想工作。

  作者:刘红飞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