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采风 > 张鹏毅:流通个体户是农村经济第一生产力 返回首页

张鹏毅:流通个体户是农村经济第一生产力

时间:2012-08-22 20:57来源: 作者:收藏

  流通个体户历来是国家经济重要支柱,但是他们的处境与地位一直不好,我们需要为农产品流通个体户正名,他们是农村经济的第一生产力。

  1.封建社会商业的贡献与对商人的摧残

  商业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重要的财政支柱,国家通过专营、专卖等政策,垄断重要的工商业领域掠夺民间财富,来满足宫廷、政府和军队的需要,到南宋、元代时达到顶峰,1128年中国海外贸易占整个南宋王朝财政收入20%;元代时,仅仅广州城居住的阿拉伯人超过12万人,比今天多得多。所以国家需要工商业的存在,但同时又要把它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处于永远依附国家的地位。自汉武帝以来整个封建时期实施大规模摧残商人的政策,一方面运用政权力量,直接对商人进行政治压迫和严厉打击,另一方面又运用封建伦理进行“贱商”、“轻商”,使商人处于一种被人轻视的低下社会地位。其主要手段有对民间工商业课以重税,利用均输、平准等手段干预市场,控制物价,对城市市场进行严格管制,并设立专门的机构严格控制和垄断海外贸易,甚至闭关锁国,实行海禁等。

  2.个体户的处境与地位不好

  其一,个体户的处境仍然不佳,特别是农产品流通个体户。

  个体户,最初是个贬义词,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它基本上就是待业青年、劳改犯的代名词,是和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特别是农产品流通个体户,绝大多数多是做了20多年,30多年了,因为个体户规模普遍很小,交易额却很大,依靠非常复杂的信用关系维持,所以有生意只在熟人中做的说法,入行了就很难出来,也很难做的很大,年轻人也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如果是从事其他行业20年、30年,如金融、房地产、工业等,行业从业者的总体回报远远大于农产品流通行业,并不是个别人的原因。

  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表明,1999年中国实有个体户3169万户,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缩水”81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那段时间,关于个体工商户的大量消亡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个体户的税费、国民待遇、医疗保险等等状况不佳。且不论,2004年国家统计局经济普查的数据另一组相反的数据,看看同期中国经济出现的“逆服务化”趋势发展。

  其二,个体户与我国服务业发展

  根据北京日报(2011)报道,“十五”期间,我国服务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呈下降趋势,由2002年的41.7%降为2005年的39.5%;这一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平均水平和世界60%左右的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48%的平均水平。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除外)都在出现经济服务化趋势的同时,我国却出现了服务业萎缩的“中国悖论”。

  我国的个体户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是发展服务业的主要力量,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力量。个体户不发展,势必拖累服务业发展滞后。为此,国务院公布《个体工商户条例》,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鼓励个体户发展。

  3.为农产品流通个体户正名

  其一,流通个体户是农业商品经济的依靠。

  我国农业经济是商品经济,商品以交换为前提,必须实现马克思说的“惊险的一跳”,否则一切归零。我国农产品流通开始于千家万户农户独自销售,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只能接受现金交易,所有的现金只能由采购商(个体户)垫付了,在个体户资金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就需要许多的个体户。农户只要拿到现金,就完成了“惊险的一跳”,就实现了价值,就可以再生产,农业商品经济过程就完成了;往后的流通环节亏与赚,以及市民菜贵还是菜贱,与农户不再有关系。

  其二,流通个体户是农产品流通运行的根本

  整个农产品流通过程,平均要发生3到4次所有权转移和价值支付,给超市、团餐等单位的配送款还需要账期,另外还有许多包装、加工等耗材投入,场所、机械等设施、设备投入,这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资金和个人信用,都是依靠个体户垫付来运转的。个体户资金能力有限,就需要许多的个体户共同垫资,这是流通环节多的根本原因。只有这许多的个体户垫资了,市民最终才有“菜”可以买,流通运行才能实现。

  其三,流通个体户(商人)是农村经济的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科学技术的含义也绝不是西方的自然科学,及自然科学包含的技术研发、机械设备或者软件系统。“科学技术”来到中国,离开了西方的生产系统和社会系统,如果还是西方的含义就会有“橘生于北则为枳”。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本土意义是以社会文化为主体,综合了自然科学,社会文化的主体是人,自然科学的主体是物质,而商业就是这样融合了社会文化与自然科学的专业,商人就是接受了商业的人文教化和技能训练的人。在农村经济中有1000多万这样的商人(流通个体户),规模庞大,拥有资金、资产、劳动工具,经历了几十年市场经济的洗礼与教化,拥有商业修为和技能。农产品流通个体户群体内涵丰富,拥有加工、包装、品牌等商品增值知识,拥有商务、物流、管理等流通技能,拥有企业经营、业态创新、提供生产性服务等产业组织能力。当中国产业面临跨国公司的伏击,面临逆服务化发展悖论,受伤最深的是流通个体户,而能够抵御外资也是流通个体户,而不是招商引资,继续引进跨国企业。所以,流通个体户(商人)是中国农村经济的第一生产力。

  其四,流通个体户(商人)是农村商品经济的精神

  我们说中华民主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劳动人民的智慧,那么现在和将来农村商品经济文化就是流通个体户(商人)创造。二三十年的市场洗礼,这些流通个体户经历的要远比得到的多。

  正确认识流通个体户群体社会地位,加大教育培训的投资,对改善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组织状况至关重要。

  (作者: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流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张鹏毅)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