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可以说是城市经济和工业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农村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产生了同样的问题,这就是农村垃圾问题。由于农民缺少环保意识,没有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农村缺乏垃圾处理系统和机制等种种因素,从而使农村垃圾像城市垃圾一样日益严重,农村正被垃圾包围,农村垃圾已成了一个很大的农村问题,我们必须为农村垃圾的治理找到相应的办法,这也就需要个人、社会、政府积极合作,共同来治理农村垃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与卫生意识。
由于农村社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目前广大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太高,环保意识很薄弱,健康卫生知识贫乏,没有养成健康、卫生、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大部分依然保持着许多生活的陋习,特别是如垃圾随地乱扔乱倒等,他们基本上没有意识到农村垃圾和不良生活习惯给自己带来的危害。
所以基层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对广大农民加大环保和卫生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环保与健康卫生意识。这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教育设施,如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会议、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材料以及进村入户等各种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环保和卫生知识,宣传垃圾和环境污染对人身体及农业生产的危害性,提高农民对垃圾危害性的认识,引导农民改正生活陋习,养成健康、卫生、文明、科学的生活习惯。把环保意识、健康卫生意识等渗透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提高广大农民的卫生与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从源头上减少农村生活垃圾的排放量,缓解农村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真正为农民健康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
(二)垃圾分类处理与回收利用
有关农村垃圾的处理,马香娟和陈郁曾做过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分类收集设想。[1]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法比较好,成本不太高、技术不太难、操作性较强,特别是有利于农村垃圾的处理以及可以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实现变废为宝。
可以根据不可回收、可回收来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处理,用不同的垃圾篓(筒、箱、池)收集不同类别的垃圾,对于不可回收并有毒的垃圾进行专门收集并集中处理,如废旧电池、农药瓶、过期药物等。不可回收的垃圾又根据其情况,适于填埋的填埋,适于焚烧的就焚烧,适于堆肥就堆肥,进行灵活处理。而可以回收的垃圾则也可具体分设篓(筒、箱、池)分类收集,最后进行资源化利用,如废旧塑料、玻璃、金属、报纸、书籍等。
总之,农村垃圾的分类处理与回收利用,可以说是一种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的处理模式,值得实践与推广。
(三)健全和完善环保法律法规
我们都知道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中心环节。正如马香娟所说,我们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执法监督的力度,从法律法规上保护农村环境不受污染。[2]
虽然我国已颁布实施了一些有关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及地方法规,但就整体而言,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不完善,也缺乏可操作性,有些法律法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己不适应现在的农村情况,应及时修改。而对于存在法律空白的农村环境和资源保护的领域,需要及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所以我们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治理好农村垃圾,建设美好生态农村。
(四)建立并完善垃圾处理与环境管理系统
1.建立和完善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
从全国来看,县级以下的乡村地区在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设备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垃圾处理和回收站(工厂)除了少数乡镇具备外,其它乡镇特别是村庄里可以说是空白,绝大多数的乡镇也只是有专门的垃圾池(筒)和垃圾填埋场,而乡镇以下的广大村庄就连公共的垃圾池(筒)也没有,门前屋后、村里村外就是一个天然的露天垃圾堆放场。
所以,在村里,每个自然村庄要建立收集垃圾的公共垃圾池(筒),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在每家门口设一个垃圾篓并在村口设立大型的公共垃圾池(筒),[3]在行政村则设立容全村垃圾的垃圾池或建立大型垃圾填埋场地。而在乡镇上则除了了大型垃圾池和垃圾填埋场地外,还需县乡政府共同投资,建立垃圾回收站和垃圾处理厂。
2.建立农村垃圾与环卫管理机制
为了防止农民乱扔乱倒生产垃圾,我们必须在村里设立垃圾篓、垃圾筒、垃圾池等,但不管怎样,垃圾会堆积的越来越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立农村垃圾与环卫管理机制,建立相应的农村环卫机构和组织环卫队伍(如村环卫所、环卫队等),来指导和统一管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问题,由他们来负责垃圾的定时收集、清理、运输、填埋、焚烧等工作。看条件来定,可以建立如曾有人所说的“农户收集、乡镇清运、集中处理”[4]或“户负责堆放、村负责收集、乡镇(街道)负责中转、县负责处理”[5]等模式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体系和集中处理机制。当然,环卫机构的运行资金和环卫工人的工资可以由当地政府承担也可以由政府、村委、农民共同来承担。
其实,也可以根据各地条件制定如乡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环境卫生规章制度等,也可以把环境卫生整治列入如村规民约之中,这样从法律法规以及制度上来规范垃圾管理机制,明确农民、环卫机构在垃圾的收集、清运、处理过程中的责任和分工。
3.加强和完善农村环保管理系统
据资料显示,到2006年底,我国环保系统机构总数达11321个,系统包括环保行政机构、监测机构、监察机构、环境科研机构。全国环保系统共有17万人,其中环保机关人员4.4万人,环境监测人员4.8万人,与环境监察人员5.3万人。[6]
其实,我国的环保系统基本上在城市,最基层的可以算是县级环保机构,而县级以下基本上是空白。所以我们必须让环保机构到基层去,在乡镇增设环保所(或办公室)并在村里轮流下派驻村的环保工作人员,这里面包括环保行政、监测和监察人员。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协调、监督农村的垃圾处理与环境卫生工作,强化农村环境管理系统,保持农村青山绿水的生态面貌。
(五)政府加强重视和加大投入
环保治污投入的主体是政府,投入的前提就是政府提高其对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这就需要政府改变重城轻农的环境重视和治理态度,改变在环境治理上城乡断裂的局面,统筹城乡,兼顾公平。这就需要我们国家改变以经济为指标的单调政绩考核制度,建立绿色GDP绩效考核体系,把地方政府的环保工作纳入考核范围,把环卫工作也纳入到村委和村支部的日常工作中,从而促使各级党委和政府到村干部都高度重视并努力治理农村垃圾及环境污染问题,从财政上面来说,要明确资金来源,建立对农村垃圾治理与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并加大投入力度。
(六)建立农村民间环保组织
关于建立农民组织可以说也是当前一个热门话题,而对于农村环境来建立相应的组织,我觉得很有必要。关于农村环保组织,李锦顺这样建议:引导建立农村民间环保组织,以保证农民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和执行中的话语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和执行体系中,农民没有话语权和参与权,处于被动地接受结果而不能参与和影响决策的弱势、失语地位。正是因为农民的失语,才使得一些不利于农村的政策出台。确保农民的参与,才能使农民掌握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及其对人的危害的一般性常识,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农民自身环境保护意识,真正有效地控制和治理生态环境恶化。在西方国家,民间环保组织已经显示出是控制生态环境破坏、推动环境保护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也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农村民间环保组织可以解决好环保问题上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问题。[7]
(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我们应在广大农村积极推广的发展生态农业,特别是沼气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农村的推广利用不是很理想,所以更需努力促进我国农村沼气与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在具体实践中,对农村垃圾做好分类工作,将那些容易腐蚀且能发酵产生沼气的垃圾(如人和畜禽的粪便、弃之不用的秸秆稻草等)倒入沼气池补充沼气原料,这不仅仅减少了垃圾量,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利用,还是种环保节能、清洁卫生的农业发展道路,优化了农村生活、生产、生态环境,也促进农民发家致富。
(作者:刘聪秀,江西信丰二中教师、江西师范大学乡村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成员、中国农村调查网负责人)
[1]马香娟、陈郁,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分类收集设想[J],能源工程,2005年第1期。
[2]马香娟,提高农村居民环境意识的环境教育体系构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年第5期第45-47页。
[3]笔者2007年7月在江西萍乡的农村调查中,当地一位有着浓厚“三农”情结的乡村教师在村庄里带头并组织村民进行垃圾集中处理,就是每家门口摆设一垃圾篓,每天由村里选聘的清理工来收集垃圾,并把全村垃圾拖运到村口荒地上集中堆集或填埋,但因许多因素,此项活动一年不到便无法进行下去了。
[4]贺文平、陈富荣,农村垃圾该放哪[DB],郴州在线,2007年6月6日。
[5]骆胜利,农村垃圾问题亟待解决[DB],甘肃日报网,2008年2月25日。
[6]国家环保总局,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6年),中国网,2007年9月24日。
[7]李锦顺,城乡社会断裂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