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正在开展为期5年的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的“两建”其实与全民生活息息相关。从今日起,南方日报推出“两建在广东·走进百姓生活”系列调查报道,围绕餐桌、食品药品、信贷、住房等多个民生话题,深入一线采访,告诉你“两建”如何为百姓生活排忧解难,敬请垂注。
日前,省农业厅在答复政协委员提案时表示,我省将建立肉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这一平台搭建后,一旦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则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问题的根源,以采取及时的措施。
这一消息,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离老百姓的餐桌还有多远?它的核心技术在哪里?从科研到推广使用,还有多长的路需要走?南方日报记者兵分两路,一路向农产品市场进行实地调查,一路向课题研究者和政府主管部门寻找答案。
百姓故事
买棵菜 刷二维码
记者从省蔬菜产业协会一份调查报告中发现,研究者对广州14家大型超市销售的十大品牌蔬菜进行调查,仅有一个品牌蔬菜在包装上有溯源标签。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消费市场上的蔬菜品牌标识绝大部分仍停留在“贴标签”的阶段,这在当前对食品安全信息越来越需求的消费者来说,已难以满足。
在广州洛溪一家大型超市里,细心的罗女士正在挑选当天的新鲜蔬菜。她发现,超市的蔬菜区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除了未包装的散装蔬菜外,蔬菜区还摆放着很多用塑料盒或塑料袋包装的净菜,而且这种蔬菜开始有了自主品牌。蔬菜品牌主要有东升、欧歌丽、旺泰佳等,上面标有价格标签和品牌标签。
这一小小的变化,让罗女士产生了兴趣。她关注的是,这种打有品牌标签的蔬菜是不是比普通蔬菜在质量安全上更加保障?它们的来源和产地在哪里?
于是,她走访了附近多家百佳超市,看到店内都开始出现了品牌蔬菜。这些蔬菜包装上都贴有两个标签,一个是蔬菜的品牌标签,一个是超市的价格标签。
品牌标签上标示的信息有详有略,其中最简单的品牌标签上只印有一个商标。信息较详细的,如“四季绿”,其品牌标签内容包含商标、品牌广告语、公司名称、电话、传真、法人代表及其手机号码、公司地址、电子邮箱、网址等,标签虽小,信息俱全。
日前,广州市政府承诺,至2015年广州市民餐桌上的食物100%要能够溯源。这些超市是不是在响应政府号召,开始推行农产品溯源体系呢?
省蔬菜产业协会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调查人员在走访广州百佳、华润万家、吉之岛、家乐福等14家大型超市后发现,广州各大连锁超市里销售的十大品牌蔬菜,仅有一个品牌蔬菜在包装上见有溯源标签,消费者凭此可查询到该蔬菜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