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采风 > 推进文明青海建设 塑造青海文明形象――我省深入推进“文明青海”建设工作纪实 返回首页

推进文明青海建设 塑造青海文明形象――我省深入推进“文明青海”建设工作纪实

时间:2013-10-21 09:46来源: 青海日报作者:刘志强收藏
  青海新闻网讯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这一目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积极推进文明青海建设活动,文明青海建设内容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拓宽、载体不断创新,呈现出全面推进、蓬勃发展、持续深化的良好态势。
  凝聚共识——文明青海建设风生水起

  2010年,省委决定“十二五”期间在全省组织开展“文明青海”建设活动。这是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树立青海文明形象,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新青海建设而采取的一项重大部署。“文明青海”建设活动是一项覆盖面广、牵涉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系统工程。全省各地各部门积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文明青海”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全力推动“文明青海”建设。各地和相关部门相继成立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对“文明青海”建设活动进行广泛动员,加强经常性的督促检查,确保了活动经常有要求、阶段有重点、节点有高潮、落实有效果。西宁市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广泛开展道德讲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城市文明伴我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西宁好人”、“文明餐桌”创评活动,形成了全民参与、全民共创、全民共享的创建格局。省文明办联合省工商局、省卫生计生委、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省文联等部门,在全省开展了文明诚信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评选活动、同心藏区幸福家庭工程、欢乐乡村巡演、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曲艺创作等活动。省公安厅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创建文明交通示范学校86所,在全省14条路段开展文明交通示范公路创建活动。省妇联开展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命名表彰“文明和谐家庭”1020户。省直机关工委推动机关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组织成立38个志愿服务队。省交通厅全力建设“玉树灾后重建千里文明运输保障线”。省总工会广泛开展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目前,已初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全省上下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文明青海”建设活动,大力提升青海文明形象,为新青海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以立为本——核心价值体系逐步深入人心
  坚持把“立”和“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着力加强思想引领、精神塑造、道德培育、文明提升,促进公民现代文明素质全面提升。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群众,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理论指导进入基层、深入人心,进一步凝聚了思想共识、坚定了理想信念。精心组织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重大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新青海精神,凝聚正能量、引领新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组织开展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推荐、评选和宣传活动,开展“青海好人”和“最美青海人”评选表彰活动,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涌现了张桂兰、邵秀景、韩文林、葛军、赵婷等一大批道德模范、青海好人。开通“青海文明网”,传播文明理念,弘扬先进道德精神。深入推进“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工作,举办青海省首届公益广告创作、刊播活动。全省各地制作各类公益广告10000多幅。弘扬正气,崇尚先进,印发《青海省关爱道德模范、“青海好人”实施办法》,体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对先进道德模范的关心关爱。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知恩感恩教育,深刻彰显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守望相助的美好品格。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未成年人中组织开展文明公益短信传递、中华经典诵读、优秀童谣传唱、童心向党歌咏展演、“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等一系列活动,深入推进社会文化环境净化、“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建设和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为民惠民——精神文化供给能力提升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和文化进村入户等工程,实施乡村学校少年宫、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绿色电脑进西部等精神文明建设实事项目,推进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积极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农牧区开展“欢乐乡村”巡回演出活动,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摄影书画展、元宵灯展、焰火晚会等大型文化活动和各类基层文化节庆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基本完成广电网络整合、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文艺院团和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加快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和文化市场建设工作。文艺作品创作和生产精彩纷呈,电视剧《青海花儿》和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百年青海》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藏羚羊》、《***神韵》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汇演剧目金奖。话剧《春回玉树》,舞蹈诗剧《风从青海来》、《藏舞京典》在全国巡演,汉藏双语动画片《寻找智慧精灵》,填补了我省没有原创动漫作品的空白。青海文化旅游节、国际诗歌节、水与生命音乐之旅等大型文化展演活动,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影响日益扩大,成为展示青海特色文化的靓丽品牌。
  统筹兼顾——城乡文明建设协调推进
  坚持统筹全局、兼顾各方,坚持综合建设、重点实施,集中抓基层、打基础,着力解决存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积极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具有示范作用的先进典型。2011年,全省有2个城市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10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35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着眼培育文明社会风尚,大力推进多种形式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在政府机关开展“公开承诺、亲切服务、依法行政、文明办事”活动;在青藏公路沿线开展军民共建高原千里文明运输线活动;在青藏铁路沿线开展青海、西藏两省区“文明青藏铁路”创建活动;在交通行业开展文明交通示范公路创建活动;在城市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在行业、窗口单位开展以优质文明服务为主题的创建活动;在旅游景区开展“创文明旅游区、做文明旅游人”活动;在乡村开展“最美乡村”、十星级文明农牧户、好媳妇、好丈夫、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加大城乡结对共建工作,开展“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支持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使城乡共建不断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
  改革创新——文明青海建设活力增强
  坚持把深化改革、推动创新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不断拓展精神文明建设内涵,在推动文明青海建设中,注重把外在活动的开展转化为内心世界的塑造,在深入开展优化环境、文明养成、共铸诚信、创建品牌、繁荣文化、科学普及、容貌整洁、环境保护、奉献爱心、健康成长等十***动的同时,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主题主线,注重思想教育、心理疏导,注重析事明理、解疑释惑,努力塑造人的高尚情操、提升人的文明素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不断拓展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在继续做好干部、知识分子、学生、工人、农牧民等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把工作覆盖延伸到新群体、新阶层、新组织、新职业,积极做好离退休人员、流动人口、自由职业者、外来务工人员等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提升他们的文明素质。不断拓展精神文明建设途径,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优势,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等活动,促进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新阵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不断拓展精神文明建设方法,坚持以培育文明价值观为根本,加强思想引导、文化引导、舆论引导、精神引导、道德引导,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构建机制——文明青海建设环境优化
  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建立各类运行机制,为文明青海建设有效运作、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创造良好环境。文明青海建设涉及全社会、覆盖各行业,省委、省政府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青海省“十二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及《关于开展“文明青海”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制定和颁布了《青海省公民道德规范》,将公民应当遵守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进行制度规范,把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明确化,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制定了《关于推动全省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意见》;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党委政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导责任,健全完善文明委工作制度和文明委成员单位职责制度,实行文明委成员单位年度工作述职制度,坚持省文明委成员单位年度为基层为群众办10件实事工作制度。建立群众建设、群众享有、群众评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宣传和监督的积极作用,在省市主要新闻媒体开展《文明青海》、《道德模范风采录》、《道德建设大家谈》、《青海好人》、《最美青海人》等专栏,传播文明理念,树立道德风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了党委政府、群众和媒体共同努力、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着力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逐步形成了文明青海建设工作协调、综合、指导、督查、宣传、评比、考核等工作运行机制,推动了文明青海建设工作健康、有序、深入发展。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