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采风 > 宜昌张家口村:留住乡韵的传统村落 返回首页

宜昌张家口村:留住乡韵的传统村落

时间:2015-07-14 13:55来源: 农村新报作者:张国荣收藏
 
 
 

  农村新报讯 夏日,走进掩映在青山翠林中的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张家口村,一个留住乡韵的传统村落依山延绵而上,半山坡上数十栋经过修复的南边古民居——易家老屋沐浴在暖阳下摇曳生姿。在这里,看一看百年天井,摸一摸斑驳墙壁,听一听古老乡韵,在村头的“农具博物馆”小商店,唤起了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旧时农耕器具的记忆……古色古香、古韵悠长,一个传统村落的古老故事在这里延续传讲。

  南边古民居是湖北省文物保护点,为清代嘉庆年间始建,距今约230多年,建筑面积2315平方米,以易氏总祠为中心,方园500米,有8栋豪宅,大小天井25个、房屋60余间,现均为村民私有住房,共居住村民14户、20多人。2010年,夷陵区筹资10万多元对其进行了大修。

  依据《易氏族谱》和当地口耳相传之说法,易氏在唐代起家,其后裔于清代迁入此地,繁衍壮大。相传,因当地为官者在清朝年间受御赐楠木金匾而得名楠匾村,其后遂简化为如今的南边,以大清“易家老屋”古建筑群——南边古民居而闻名至今。古旧天井,雕花窗棂,易家老屋在百年传承里,历经着风风雨雨,在山清水秀中蕴含着人文华章。

  南边古民居都是独居独院,外为青硬斗墙,内为土木结构。堂屋的两则为正屋是房主人的居室和客房。堂屋与厅屋相距二三丈远,中间露出一块青天,地面有一方相应的水池,名曰“天井”。老屋内天井大小不一,最大的天井面积30多平方米,而且井中有池,这在三峡地区实属罕见。在这里,时光变成了烟、岁月凝成了雾。

  在张家口村,“农具博物馆”是村民陈玖英2004年开张的一家经营农具和杂货小商店。近年来随着实地的进步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具的销量逐渐减少,现在小商店已不再增添新农具,许多库存的农具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积存各种农具的小商店逐渐变身成为了一个小型记住农具乡韵的“博物馆”。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