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走进江汉平原,踏访偏远山村,沿途看到一座座通信铁塔高耸,一处处网络基站建立,纵横交织的“智慧农村”互联网,引领着“三农”的创业和创新。
沿着蜿蜒起伏的道路,来到山丘环抱的松滋市九岭岗村。在二组村民严世春的养猪场里,他在电脑上查看着各地生猪和饲料的市场行情。脸膛赤黑的严世春一边娴熟地翻阅网页,一边高兴地称赞“互联网+养殖”带来的好处。自从去年他家安装了移动4G的“网匣子”,仅上网卖猪就增加了三成利润。
记者看到,严世春的电脑旁放着一个貌似路由器的“网匣子”。松滋移动公司副总经理余碧波介绍,这是移动4G—CPE设备,即无线终端***,通过它远距离搜索和接收无线信号,同步实现电脑的无线上网。这也是中国移动在推进“村通”工程中,有效破解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技术。
革命老区的九岭岗村,地处偏僻,山多田少,不少村民靠养猪为业。长期以来,因为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们既不懂科学养猪知识,又不了解生猪市场行情,靠着“一把谷糠一瓢水”的传统养猪方法,好不容易养大的生猪最后也是“猪贩子一口价,卖不出好价钱。”
养了500多头生猪的养猪大户严世春,一直盼望着“信息来,要发财。”可是,被山势阻隔的九岭岗村,加之人口稀少,有线宽带难以进村。今年6月,中国移动松滋分公司派出技术人员,上门进行实地勘察,为严世春安装了4G—CPE无线宽带设备。
九岗岭村生猪养殖户严世春正在了解生猪市场行情
此后,严世春每天通过猪棚的“云监控”设备,即时观察生猪的成长状况。他在网上查询东北玉米、豆粕的价格,以此制订饲料购价,使单猪饲养成本比过去降低了10%。前不久,他在网上联系了周边几家大型肉联厂和湖南蔡家坡生猪市场,把握行市,适时出栏,让生猪卖出了好价钱,比原来增收了20%。
地处长江中游的荆州,沃野千里,美丽富饶,素有“鱼米之乡、中国粮仓”之称,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综合生产基地。今年以来,湖北移动积极部署农村4G网络建设,仅荆州市就相继建成4G基站3500多个,4G用户达到60万户,初步实现了城区、乡镇、主要村组,以及铁路、公路沿线4G网络的全覆盖。
橘农正在柑橘园使用4G手机在线与客户交流
随着家宽带、无线宽带、极速宽带、云监控的进村入户,“智慧农村”快速迈入4G时代,给“三农”的经济转型创造了新的发展平台。位于松滋市水镇南闸村的佳丽制衣厂,就是一家运用移动4G网络,使小微企业迅速发展成“服装加工+商务电商”的成功典型。
曾多年在外打工的青年农民龚光玉,2011年回到家乡自主创业,在村里招聘了数十人从事服装代加工。由于南闸村地处偏远的水库区,四周群山环抱,仅靠电话对外联系业务,产品销路仍然不畅。几年时间,“与网无缘”的龚光玉一直盼望着“无线宽带”能够早日进村。
水镇佳丽制衣厂老板展示“云监控”应用,用手机查看生产情况
去年,中国移动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工厂安装了“无线宽带” 和“云监控”等设备。如今,龚光玉通过“云监控”摄像头对生产情况进行现场管理,在网上发布产品代加工信息,来自全国各地的单款订单达到5万件。目前,这家小厂的年产值从40万元增加到150万元,产品销售也翻了三番。
如何加快“互联网+农业”的建设步伐?中国移动湖北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湖北省的麻城、英山、黄梅、赤壁、鹤峰、广水、秭归、石首8县市,近期入选2015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他们将创抓发展机遇,把现已建成的4.2万个4G基站,建成支撑“智慧农村”的创业创新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