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巧家县在蚕桑产业发展中因地制宜,加大优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整合项目资金,并将其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推动蚕桑产业发展壮大。
巧家县热开办获得的数据显示,2016年,巧家蚕桑发展达10.5万余亩,养蚕4.1万张,产茧1720吨,蚕农收入6200万元,生产生丝400吨,工业产值1.6亿元,利税1200万元,实现了就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双赢。
“巧家在蚕桑产业发展中,经历了起步――发展――低落――再发展的艰苦历程。在1995年以前,巧家栽桑养蚕长期处于零星发展、自由发展的局面,蚕农栽桑养蚕科技水平不高,养蚕效益低下。”谈起巧家蚕桑产业,巧家县热开办主任蒋洪福介绍,以前,由于经济效益低下,蚕桑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可谓“伤心树”,村民们都大量砍伐。
1995年以后,巧家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探索中,把培育蚕桑特色产业纳入“绿色经济强县”和“产业富县”的战略思路中,坚持用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眼光来抓。目前,巧家蚕桑产业发展逐步深入人心,白鹤滩镇莲塘、大坪等村养蚕农户仅养蚕户均收入达10000余元,蚕桑树已成为了群众的“致富树”。
该县采取生产技术现场培训等方式,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员工的科技意识;采取标准化、规范化措施,群众养蚕增收的效果越来越明显。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巧家蚕桑生产合计投入资金2612.65万元,建立蚕种补贴制度,对桑蚕杂交种、原种实行良种补贴。以“强村大户”的桑园和蚕室改造、病虫防治为主要内容,促进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