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采风 > 河北魏县蔬菜产业助贫困村走上致富路 返回首页

河北魏县蔬菜产业助贫困村走上致富路

时间:2018-01-23 08:34来源: 中国三农网作者:收藏

  河北南部平原,冬天的早晨,阳光刚刚透过大棚薄膜洒在绿油油的菠菜上,魏县后西营村的刘振海已经收了大半垅鲜菜,正催着儿子装车、送货。

  “眼下这茬大棚菜丰收,又能有3万多块进账。种了一辈子地,真没想到,种菜能让俺一家5口脱贫致富。”刘振海今年64岁,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种菜也有十几个年头。以前种露地蔬菜,他骑车到周边乡村叫卖,一年下来,全家收入不足1万元,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过去的后西营村,是魏县有名的贫困村,全村168户74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21户460人,占全村人口的一多半。“村民们辛辛苦苦种了十几年菜,但年年种、年年收,收入却不见涨,看着大伙受穷,我是真急啊。”村支部书记刘贵山说。

  “咱们最拿手的是种菜,就在菜上下功夫”。刘贵山和村干部带着村民开始寻找种菜的脱贫路。北京、河南、山东等周边地区跑了个遍,最终他们从山东寿光县、莘县请来了技术员,引种子、学技术、探销路,终于取回了脱贫“菜经”——种植大棚反季蔬菜。

  第一垅大棚甜瓜上市,开秤1公斤7元,每亩净收3万元。看着到手的钞票,村民脸上乐开了花。刘振海说:“用大棚种菜,一年最少收四茬,1亩就能收入两三万元。”

  为了让村民们都能掌握技术,刘贵山办起培训班,让所有村民都参与培训大棚蔬菜种植和管理技术,直到成为“行家”。蔬菜大棚一个个建了起来,后西营村的蔬菜产业逐渐形成规模。

  2016年初,村“两委”联合村民成立了爱勇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组织起来,开始市场化运作。引进优质菜种和现代化设施,推行水肥一体化、智能化种植,建蔬菜深加工厂,与大超市、大客户建立稳定供销关系,把菜销到了北京、山西、河南、湖南等地。

  目前,全村形成1100亩近20个品种蔬菜种植和加工产业链,年收入达2000万元,人均年种菜收入2万余元,并带动周边20多个村120多户走上种菜致富的道路,成为远近闻名的“鲜蔬小镇”和全县小康建设示范村。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