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调研 > 消除“习惯性质疑”更需开诚布公 返回首页

消除“习惯性质疑”更需开诚布公

时间:2012-09-29 09:31来源: 作者:收藏

    新华网昆明8月28日专电(记者 侯文坤)当枪击案嫌犯周克华被便衣警察击毙之说遭遇质疑,湖南官员的“述廉万言书”被网友调侃……在一件接一件的热点事件面前,我们都能看到社会公众质疑的声音宛若开了闸的洪水般奔涌而至,似乎已成为“习惯性质疑”。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曾说:“当一个政府或部门公信力遭质疑时,不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便是后来的“塔西佗陷阱”。

    时下,“逢官必疑”成为了一种社会常态,官方的诸多言论也被公众拿来调侃,老百姓成了“老不信”,社会信任慢慢消弱,且日渐依托热点事件反映出来。需知,在“超载”的信息面前,社会公众对事件的认知早已不止停留在“是什么”上面了,更多地迫切需要知道是“怎么来的”“怎么没的”“责任在哪”“谁来承担”“如何防范”等。政府部门如若不能及时给出事态真相,随之而来的不论是有意的谣言还是无意的误传,都会将公信拉下泥沼,难以抽身。

    不过“七嘴八舌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只有允许不同声音存在,才能更好地警醒职能机构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实事求是地审视工作、修正错漏,做出理性判断。

    在公众充分享有的知情权面前,大到热点问题,小到日常工作,将信息开诚布公向老百姓解惑释疑才是最关键。而且在这中间,及时两字尤为珍贵,犹抱琵琶半遮面,只会让政府公共事务的解释力在公众面前大打折扣。

    尤其在现今舆论监督特别是网络监督的强势围观下,经受“质疑”并且善待“质疑”已然成为职能部门的一堂必修课,及时向公众解惑释疑更是一种执政能力,切莫在“躲躲藏藏”中让自己陷入“塔西佗陷阱”。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