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礼在担任四川省达县县委书记和宜宾市副市长期间,利用在达县主持全面工作和在宜宾市分管城市规划建设等职务上的便利,为单位或个人在争取项目、资金拨付、人事安排等方面谋取利益,先后收受请托人送的人民币2222万元、美金10万元、港币10万元以及价值人民币103万元的越野车一辆。被资阳市中级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而陈光礼贪赃枉法的理由竟是“感觉提拔无望,考虑自己今后的路。”(12月26日《成都商报》)
“提拔无望,考虑自己今后的路”——多少贪腐行为,以此为花外衣!不予提拔,正说明了官员在其职位上表现不突出,工作无成效,本来应该调岗甚至启动问责,为什么偏偏走上了“考虑后路”的不归路?现实中,“提拔无望”这把看似充满悲情色彩的利剑,往往能穿过法纪的防火墙,深深地扎进制度的缝隙,成为在“最后一公里”轰然倒塌的致命伤口。
诚然,提拔无望转而饕餮无度,表现出的是官员个人的权力观、价值观的蜕变与扭曲,以及其对国法党纪存在的侥幸心理。但沿着“官员腐化”这条藤摸去,却往往能抓到“监督失利”的瓜。就本案例来说,陈光礼之所以能利用手中的权力呼风唤雨,他身边的权力监督和制衡机制的虚置是又一大因素。丢了陈光礼这条羊,应该思索如何扎牢制度篱笆,不让贪欲之“狼”屡屡得袭。
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临退前“讨个后路”,领导不能不考虑,不能不照顾,不能不答应;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不捞点钱、捞点好处白白落个“傻”名不值得。这种心态,其实就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59岁心理”。就在这样的心态下,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曾经令家人引以为傲的干部,把手伸向不该伸的地方,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甚至不合法的牟利行为,最终不仅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和后半生,也再一次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世人:没有敬畏之心,必然车覆路颠。
其实,平心而论,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不断满足处于不同需要层次人的需求,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会使其产生较强生产活力。对于“为党工作了几十年”的干部,适当提高其经济和生活保障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如果超出了这个底线,在临退休前或“提拔无望”时就想起以违法违纪的代价谋私利,断然不能姑息这种思想。
个别官员在道德失范语境下的违规违纪或许只是表象,透过这种现象应该更深入地思考:如何让权力监督机制实现有效运行?如何将官员“出轨”的冲动扼杀在行动之前?如何修正官员的权力观和升迁论?如何保证手握重权的官员不在“最后一站”实现疯狂攫取?只有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才能避免出现下一个为“后路”慌不择路的人。(张瑞东)
- 上一篇:“读脸术”反贪是术不是道
下一篇:"三朵鲜花"凋零 如何保证高校校园安全?
-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中国农民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nmwwt.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19690号-21

联系邮箱:nongmin212@163.com 联系电话:010-56021286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