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调研 > 调整种植结构提高比较效益――三问新疆棉花面积调减 返回首页

调整种植结构提高比较效益――三问新疆棉花面积调减

时间:2015-07-22 09:24来源: 新疆日报作者:liwentao收藏

  今年,我区棉花面积调减达479.23万亩,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计划,全区棉花种植面积保持在2500万亩左右。

  今年年初,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为让棉农规避效益风险,自治区按照“稳粮调棉、优果兴畜”的思路,计划通过调减棉花种植面积优化农业结构,引导全疆棉花种植向优势产区集中,这也成为我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转折。早在几年前,自治区就已提出“稳粮调棉”的结构调整计划,但由于全疆棉花种植面积巨大,生产惯性很高,棉花面积调减没有大面积展开。

  自治区农业厅种植业处副处长钟艳龙介绍,在保证一定规模的基础上,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我区棉花种植正在向高产棉区集中,规模效益也将逐步体现。

  调减哪里的棉花?

  作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我区棉花总产量一直占全国半壁江山。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变化,风险棉区及次宜棉区逐步退出棉花种植,成为市场的选择,也是全区农业发展的需要。

  从今年全区棉花面积调减的计划和完成情况来看,南疆地区成为棉花面积调减的主要地区,其调减面积占到全疆总调减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调减123万亩、阿克苏地区调减110万亩、喀什地区调减77.11万亩位居前三。

  为什么棉花面积调减主要集中在南疆?钟艳龙解释:一是南疆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相对较为单一,棉花种植基数大;二是受生态环境,尤其是水资源的约束。南疆一些地区虽然从土壤和气候条件判断,属于适宜棉花棉花生长地区,但综合考虑环境容量,尤其是水资源配比问题后,已经无法承载过大棉花种植面积,需要进行调减。

  钟艳龙说:“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效益问题,综合考虑人力成本、种植规模等多项因素,种棉花效益低,就应当退出,选择更适宜的作物,这是棉花面积调减最根本的遵循。”

  除了在地域上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点外,从棉花生产者角度来看,此次棉花调减工作特点也非常明显。我区棉花生产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普通农户为主体的基本农户,还有一类是以种植大户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第二类是此次调减的重点对象。

  “除了种植面积基数较大的原因外,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对棉花面积调减的主观意愿更为强烈。同时,这些经营主体的比较效益高,抗风险能力强,因此‘底气’要强于普通农户。”钟艳龙说,普通农户大多以家庭为主体经营单位,棉花种植规模较小,农户的种植习惯较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因此普通农户调减面积相对较少。

  调减之后种什么?

  棉花面积调减后,退棉地区换种作物的选择,既要符合环境条件,又要考虑经济效益,这对于多年来习惯性种植棉花的农民来说,是个艰难的选择。

  今年,全区各大棉花产区对棉花代替作物进行了有益探索,从棉花调减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替代作物可大致分为三大类:粮食、瓜果蔬菜、饲草料。

  其中,位居前三的分别是:玉米种植111.57万亩,小麦种植94.94万亩及饲草料种植54.6万亩。

  “新种植结构的形成,是各地在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环境及综合考虑种植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形成的。从结构布置上看,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作物仍占较大比重,特色作物由于受水利资源、栽培技术、市场销售等制约,调整力度不大。”钟艳龙说。

  据业内人士测算,受近几年饲料价格上涨影响,去年玉米价格平均达到每公斤1.7元,按每亩500公斤预估,配合国家良种补贴,亩均产值约860元。小麦种植有最低收购价格托底,再加上财政直补、农资补贴、良种补贴,每亩仅补贴收入就达240元,亩均产值超过1000元。粮食作物受政策及市场影响,种植效益已有所提升,与棉花经济效益相比已基本持平。如果换种市场效益很好的优质饲草,配合畜牧业生产,其效益则超过棉花种植效益。

  钟艳龙认为,今年全区棉花面积的调减,释放了更多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空间。从调整结果看,农民对饲草料的种植生产表现出较强的意向,不论是玉米还是饲草料,供应能力的提升对畜牧业的发展都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也充分表明我区种植业结构正在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草”三元结构转型。

  今后任务是什么?

  “棉花面积调减后不代表从此不管棉花了,棉花作为全区重要经济作物的地位还未改变,棉花产业依旧需要发展,且应朝着更高标准发展。”钟艳龙说。

  虽然今年的棉花面积调减工作已经完成,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自治区农业部门安排将进一步加强科技等多方投入,加强现有棉花的田间管理,提高棉花生产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确保棉花生产稳定发展。同时,各地还应推广复播、间套为主要内容的“多熟制”种植模式。南疆地区要大力发展粮食与粮食间套、粮食与经济作物间套等多种模式,实现一年两熟、一年多熟,提高土地利用率。

  “同时还可以围绕农区畜牧业,探索粮饲兼用玉米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饲草料不足的问题,促进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转变。”钟艳龙说,对于已经退棉换种的农户,要及时统计生产信息,确保现有补贴政策落实到位,确保农民收入不受影响。

  据了解,在今年的棉花面积调减过程中,很多基本农户为规避市场风险并没有退种棉花。“今后我区农业部门将把发展订单农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增强农业生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为农民找到合适的代替作物,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引导次宜棉区的基本农户退出棉花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比较效益。”钟艳龙说。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