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身实地感知弱势群体生活状况,7月20至22日,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关爱弱势群体,大爱人间”实践队先后走进工地,焦作市儿童福利院,焦作市残疾人联合会进行走访和调查。
走进工地,送去一片清凉
7月20日,实践队走进位于河南理工大学南校区的桥梁建设施工现场,为工人们送去新鲜西瓜,并与他们聊天交流询问其生活和工作状况。上午队员们共同商讨调查问卷,问题主要在工作环境,收入,支出以及工资的发放等方面。11点半左右,工人们已经陆陆续续收工准备吃饭,已在工地等候多时的队员们赶紧拿出已经切好的西瓜,为工人们解暑,于此同时,队员们分散到各处进行问卷调查,工人们热情的配合着,活动顺利进行。为了不耽误工人吃饭,问卷调查在十二点之前便全部结束。从调查结果上看,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露天的施工现场尘土飞扬,且温度最高时可达40摄氏度,每天工作8-12个小时不等,月收入三千元左右。与一些去大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人不同,这里的工人大多来自于附近农村,距家较近,每天都可以回家与妻儿一起吃晚饭。一位工人语重心长的对队员们说:“还是好好学习有出路,你们都是大学生,等毕了业一定能找个好工作。”言语之中不乏感慨。
走进福利院,关爱折翼天使
7月21日早上8:00,实践团在队长张志远的带领下走进焦作市福利院为员工和孩子们送去关爱。实践团全体人员准时到达焦作市福利院,在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安排下,队员们被分为两组,开始在楼梯及大厅等地打扫卫生。队员们分工明确,干劲儿十足,丝毫不抱怨劳动的辛苦。忙碌了一个小时左右,福利院一楼大厅、会议室、楼梯被打扫的干干净净。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累出一身汗的队员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做好卫生的打扫工作后,队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五楼与小朋友们进行近距离接触。做些简单的小游戏,讲故事,唱歌,逗孩子们开心,队员和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有的队员甚至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抱起了孩子。福利院里时不时地传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据了解,该福利院专门的医疗机构设施较为完备。孩子们身体孱弱,不令人在意的小病都可能引发一场灾难。为了安全起见,医生会定时查房,查看孩子们的身体状况。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也非常好,除三餐外,还有两次加餐,营养均衡。为防止孩子们长大后心理有障碍,“心灵花园”团队会定期来给孩子们做心理辅导,保证孩子们心理健康成长。福利院还有专门针对儿童的医疗机构和教育机构,有专业的老师辅导孩子认知世界,为孩子提供学前启蒙及小学教育。焦作市图书馆每周都会来给孩子们讲故事。社会上也有许多爱心人士来为福利院捐款。
走进残联,关注残疾人
7月22日,实践团全体队员走进焦作市残疾人联合会了解与残疾人有关的事宜。据统计,在整个焦作市的360万人口中,残疾人达到21.6万,占总人口的6%,残疾人的年龄大多在16到59岁之间,残疾人残疾类型主要有听力残疾、语言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智力残疾等五大类。针对这些残疾人,国家有诸多照顾。例如,在就业方面,国家持续加大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力度,同时,结合已出台政策鼓励其自主创业,让残疾人真正自食其力。据悉,2015年上半年,国家给焦作市2180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了燃油补贴。此外,国家仍在积极出台更多惠及残疾人的“优惠”加“特惠”政策,旨在让残疾人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得到最基本的制度性保障,让残疾人享受到体贴周到的帮扶。
残联的工作人员表示,焦作市的重度残疾人享受部分医疗项目免费和低保等福利。另山阳区,解放区和马村等五个地区的残疾人可以免费办理公交卡。除此之外,拐杖,轮椅等用具,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国家每年都会定期定量发放。在医疗方面,焦作市大力鼓励各市县区康复中心发挥各自优势,因地制宜,拓展康复服务项目,实现差异化发展,形成具有焦作特色的区域化康复服务特色。焦作市对残疾人工作高度重视,每年都会开启关爱残疾人的大型基金项目,以改善残疾人的家庭经济状况,使其生活稳定富足起来。
接触农民工,拥抱小孩子,感知残疾人,在这些过程中队员们真切的感受到弱势群体的不易,更意识到了社会的帮扶与爱护对弱势群体的意义。关爱和扶助他们创造幸福生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