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国累计生产单缸柴油机850万台,销售832万台,产销同比分别回落了1.8和3.5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的数字更是让人担心,同比平均下降了15%。继2008年倒下一批企业后,今年很有可能再倒下一批。”说起单缸机行业面临的困境,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单缸柴油机和多缸小型柴油机两个分会秘书长邵仁恩忧心忡忡。
单台利润从一包烟钱下降到一支烟钱
我国是世界单缸柴油机第一生产大国,主要用于给农用车和拖拉机等农业机械配套,目前全国保有量约为4800万台。由于各生产***家的技术水平***近,独立研发能力弱,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低成本、低技术、低价格、低利润、低端市场”是这个行业的真实写照。
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进入门槛低,一度让全国的单缸机生产企业达到200多家。自从上世纪末出现产能过剩、供过于求后,企业只能选择大打价格战。在原材料、燃料动力和用工成本都大幅提高的今天,这场战斗仍在持续。
“国产单缸机的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5,单台利润还在不断下降。以常柴为例,去年单缸机的单台利润比前年下降了一半,这还是因为常柴作为行业内的大企业拥有一定的品牌效应,有的小企业的单台利润已经从过去的一包中华烟钱下降到如今的一支烟钱。但即使是这***,也没有哪家企业敢于冒着失去市场的危险率先涨价。”邵仁恩告诉本报记者。
过低的整机价位和单台利润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国产单缸机可靠性差,技术状态处于良好的“青春期”太短,大约使用1000小时就面临报废。同时,也制约了外观的“时尚化”结构的“轻量化”体积的“紧凑化”。
对此,邵仁恩认为,企业以低成本取胜市场的时代已经随着排放法规的升级、各种成本上升结束,目前整机成本已濒临亏损边缘,现有的低档、低质产品在经历了“内战”和延伸到国际市场的“外战”后,都无法超过这个成本了,只能另谋出路。就是主攻高端、提高档次,缩小与国外同类产品的价位差距,跳出低值低档低价产品竞争怪圈,加大力度研发并投产新一代单缸机,逐步淘汰难以满足各项法规和政策要求的产品,这是单缸机行业必须迈上的台阶,走好创新、升级、转型的路也是必由之路。
新一代单缸机的价格难题
早在十余年前就有业内人士呼吁开发研制新一代单缸机,国家发改委也曾在2008年给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复函,将“先进的第二代单缸机”定义为比油耗、比质量、排放、噪声方面符合******(在规定限值以内)的单缸柴油机,同时规定了限值。也有不少企业试图通过合资合作的途径来达到这个目的,但结果却一直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关键是市场的现实要求。众所周知,小柴行业所面对的市场不论是上游产业,还是终端用户,都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市场,这也就决定了小柴必须具备廉价、实用、经济等特点,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小柴企业在研发上投入的小心与谨慎,同时也注定了小柴技术多年来的停滞不前。尤其是多年来的价格战耗尽了众多单缸柴油机生产企业的***力,一大批企业不堪重负倒下了,剩下的也是元气大伤,企业既缺乏研制新产品的动力,也无力在技术改造和产品革新上有实质性的动作。
尽管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单缸机的技术改造潜力有限,属于淘汰产品,但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限于中国农民的购买力,单缸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还不可能被多缸机所替代,因为即使是最便宜的多缸机也比单缸机贵两倍以上。如果放眼世界,大概还有30亿的人口处在中国农民这***一个消费档次,也就是说单缸机的历史使命还远未完成。
“单缸机实现绿色环保是大势所趋,本着对社会、对历史负责的原则,单缸机生产企业都应顺应和遵循经济规律,主动、积极地行动起来,这才是明智的选择。”邵仁恩说。“如果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快淘汰社会上排放不达标的老旧单缸机,走出低质低价的恶性循环,在提高价格的同时,把整机***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都提高上去,这将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
邵仁恩告诉记者,目前国产单缸机的燃油消耗指标排放指标与国外同类接近,以目前的技术能力来说排放指标达到国Ⅰ或者国Ⅱ标准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好高端化与现实市场的矛盾,主要就是价格。俗话说一分钱一分***,比如单缸机的主要部***油泵油嘴总成,目前约为80元一套,而要达到国Ⅱ标准因为***度的提高价格就要160元左右。协会曾经在几个大企业进行过摸底,如果全部选用优质的配***再加上加工设备的改造成本,一台单缸机的价格将比目前提高50%~100%,完全由用户买单显然是有一定难度的。
“不过我们也高兴地看到,目前已有一些企业行动起来了,广东德力柴油机有限公司就把多缸机电控技术应用到单缸机上来,推出的新产品安装在直连传动小四轮拖拉机上,不仅牵引效率高而且节能,其产品以5000元的价格出口到俄罗斯。用户真正想要的是好用的、可靠性高的产品,即使价格高些也可以接受,否则5倍价格于国内产品的进口***怎么能卖得出去?”邵仁恩说。
技术进步离不开政策支持
今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和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联合制订了《中国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农用动力提出了发展目标,要求农业机械及其他用途单缸内燃机达到700万台的年产目标,重点发展的产品包括立式单缸水冷和风冷柴油机等。
《规划》在政策建议中提出,要积极研究并制定出台内燃机产品超前实现排放法规要求的激励政策,通过减免税政策,鼓励企业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时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同时对高耗能、高排放产品采用政策性手段强制淘汰,以加快提高先进的低能耗、低排放内燃机产品结构比例和社会保有量中的比例。
国家实施的购机补贴政策对农机行业产生的拉动作用有目共睹,但是作为中小型农机“心脏”的单缸机却没有从中受益。在邵仁恩看来,单缸机产品的市场特性,决定了淘汰老旧机器、新品的开发以及最终被市场认同需要政策支持,因此,国家应通过政策鼓励推动第二代单缸机开发、推广,对于已经达到产业政策要求的单缸机在节能减排政策上给予支持。
邵仁恩建议,第二代单缸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但在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必然增加产品制造成本和企业装备更新的投入,应通过政策倾斜来鼓励大型骨干企业研发、制造和推广第二代单缸机产品,如研发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实施补贴、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得到财政支持、产品列入农机优先补贴目录、销售过程中的农机补贴直接返回柴油机制造企业,对企业出***试验、可靠性试验、研发试验用的柴油及润滑油购置进项缴纳的消费税予以补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