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人物 > 吴青山:穷孩子的免费家教 返回首页

吴青山:穷孩子的免费家教

时间:2012-06-15 10:25来源: 作者:收藏

  导读:8年来,他组建“五四爱心学校”,为2400多位寒门学子提供免费家教服务;大学生志愿者从十几人发展到几千人,志愿服务从市内扩大到全国。他,就是安徽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研究生吴青山。   

吴青山:穷孩子的免费家教

  吴青山(左)在做家教。 

  【镜头一】 

  再见吴青山,离最初的采访已过去3年,眼前的他比以前略有发福,但书生气十足的脸上依旧挂着灿烂的笑容。“还在五四爱心学校吗?”“还在,现在主要是做指导和志愿者工作了。”吴青山呵呵地笑着,时光荏苒,学校创办已8年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的吴青山了解到,学校所在的芜湖市,很多老小区,特困、单亲家庭多,孩子的学习普遍跟不上。“能够帮帮他们,该有多好?”吴青山说干就干,跟同学一起,联系了第一个社区。 

  2004年12月11日,天空淅淅沥沥下着雨,清晨7点,吴青山和十几位志愿者搭车到社区,开始了第一堂家教课。 

  然而事情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免费家教工作辛苦、繁琐不说,还得自己补贴各项费用,摆在眼前的困难,浇熄了很多人的热情,第一次家教后,志愿者走了一大半。 

  “你们还干吗?”社区负责人质疑。 

  “一定要坚持,哪怕只剩下我一个人。”吴青山拍着胸脯保证。 

  他给自己的这份“家教”工作起名“五四爱心学校”。“就是要告诫自己,一定要正儿八经做好这件事!”那一年,吴青山刚满20岁,他的确坚持了下来,大二之后的3年里,吴青山所有的周末,都在社区家教课堂里度过,3年来,寒来暑往,从未缺过一堂课。为了让“五四爱心学校”惠及更多社区,吴青山利用休息时间,在芜湖市各个社区联系新教学点,公交车站牌烂熟于心;为了维持“五四爱心学校”,吴青山每月仅留下最低生活费,将业余打零工的钱和奖学金全部拿来补贴“爱心学校”…… 

  吴青山为什么这么坚持?他出身穷苦,40平方米的草屋、几亩薄田,是他家唯一的资产。坚强的父亲努力地操持着这个家,供他和哥哥上学。尽管如此,贫困还是让这个家庭不得不做出抉择,勤奋好学的哥哥在考上重点高中后不得不辍学,将宝贵的机会让给了吴青山。 

  【镜头二】 

  当14岁的胡鹏飞在社区组织的演讲比赛中,勇敢地走上前台时,奶奶张丽华简直不敢相信:这还是自己家那个内向的胖小子吗?“未来,我要当一名教师,把爱心学校老师们传给我的爱传递给更多的人。”胡鹏飞说完,台下掌声雷动。 

  在镜湖区殷家山社区关工委陶家群老师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初一学生李慧的家。看见记者来了,身有残疾的父亲默默地拄着拐杖回到里屋,妈妈在旁边告诉记者,家庭原因造成孩子性格内向,但是在爱心学校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不仅成绩有了提升,性格也开朗多了。“你的目标是什么?”“上大学!”李慧坚毅地说。 

  8年来,“五四爱心学校”先后有44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为2400多位寒门学子提供了数万小时免费家教服务。爱心的接力,让“五四爱心学校”事业枝繁叶茂。 

  爱心,不仅在芜湖蔓延,更延伸到了全国。2011年暑假,“五四爱心学校”动员1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农村,深入社区,支教惠农。 

  一封小小的书信,稚嫩的笔迹,诉说着来自云南腾冲明光乡小学生麻爱凤的感谢:“我是一个生活在边远小山村的孩子,我想读书,很想,很想!……就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爱心学校的老师伸出了援手,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更加努力地学习。” 

  吴青山说,每一份感谢,志愿者们都如宝物般珍藏着,成为“五四爱心学校”坚持下来并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 

  【镜头三】 

  每个周末的早上6点,当舍友仍在酣睡时,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大二学生郭冰清都会按时起床,蹑手蹑脚地洗漱完毕,乘坐公交、转车,耗时1个小时,赶到东门社区上课。寒来暑往,社区里的孩子不仅仅是她的学生,更成为她的牵挂。 

  采访时,吴青山请记者多写写“五四爱心学校”和志愿者们,“五四爱心学校,早已经不再是我个人的行为,是一大批志愿者在无私奉献。” 

  “为什么每个人都如此坚持?”记者问。 

  “除了辛苦,就是平淡,但却让我们充实,让我们互相感动,让我们拥有激情。”几位接受采访的志愿者如是说:有的志愿者,一坐车就晕车,却能转几趟公交,去最远的郊区上门家教;每周五,为了备课,志愿者们熬夜讨论,累了,就在课桌上趴一会儿;虽然手头拮据,但是志愿者的路费、饭费几乎都是自己买单,碰到家庭困难的孩子,经常还会慷慨解囊…… 

  章磊、丁黎、宛婷、蒋诗军、刘建全、陈晨、王亚周……这是历任“五四爱心学校”校长的名字,随着大学学业的结束,每个人都不得不离开学校,但是这份爱心却一直传承了下来。对于“五四爱心学校”的志愿者们而言,“爱心学校”的理念已经深入心田,那就是:爱心、奉献、坚持。“我们不觉得自己干了什么大事,只是觉得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份责任,我相信这份爱心会不断接力下去。”现任“五四爱心学校”负责人伍辉说。 

  吴青山2009年考上了安徽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研究生,回校后的第一件事,是重回“五四爱心学校”,做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他和志愿者们一道,制定了“五四爱心学校”的工作日志、选拔用人规章、一对一帮教制度。2010年4月,在他的倡议下,“五四爱心学校”发起成立五四爱心基金会,首期募集爱心基金6000余元,以资助贫困学子读书。“五四爱心学校已经不再是8年前凭着激情运转的志愿者组织了,而是一个能够传承下来的爱心平台。”吴青山认为,“这样,即便我们离开学校,也不用担心它的发展。”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