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人物 > 广西环江:一名科技干部深山里倾情扶贫18年 返回首页

广西环江:一名科技干部深山里倾情扶贫18年

时间:2012-06-30 14:38来源: 作者:收藏

  新华网南宁5月18日电(记者王军伟、夏军)曾馥平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18年前,他被中科院作为科技干部选派下乡,到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进行科技扶贫。如今,48岁的曾馥平往田地里一蹲,和广西北部山区农民相比,已很难一眼辨出。因为他真心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当地村民都以他名字的谐音亲切地叫他“真扶贫”。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这里四面环山,大片石山地区只在石头缝里零星种着农作物。

  近日,曾馥平来到环江县川山镇古宾村平川屯,50岁的村民谭民官一眼瞅到后,一把拉着他问个不停:“黄花梨能否锄草?”“还要注意哪些事?”曾馥平耐心地告诉他:“这种黄花梨,不锄树下草,果子长得好。周边不种松,否则长小虫。”谭民官家种了近8亩黄花梨,在曾馥平的指导下,去年全家收入达到3万多元。不仅是谭民官家,整个平川屯46户村民,共有3000多亩果树,如今每亩收入已达到5000元左右。

  “我们和‘真扶贫’已认识10年了。1998年,我们种植昌西雪梨,五六年都不结果,在他的帮助下,我们改种黄花梨,他几乎每个月都要来指导我们种植,才有了今天的成果。”谭民官说。

  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肯福示范区,听说记者来采访“真扶贫”的事,乡亲们挤了一屋子。“这个人真是不错,这里最初开发时,他几乎每天都来看我们,我们以前在石山地区,几乎年年挨饿,通过异地扶贫,自己分得了7亩地,如今已住进小楼房。”50岁的农民莫爱渊说。

  肯福示范区是曾馥平18年前来到环江扶贫的始发地。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让农民解决温饱是最大的难题。曾馥平主动请缨,进行异地扶贫。距离县城较近的肯福成为第一块“试验田”。

  当时的肯福满是荒山丘陵,荆棘遍布。“每天来回实地探路,路途崎岖,一次他摔下山去,众人抬着他才回到家。不久后,又回来工作。”最早与曾馥平一起扶贫的韦政社说,曾馥平似乎停不下来,对工作非常执着。他在农家租房住下,一住便是3年。

  514名大石山区移民搬进肯福示范区后,为全面改善移民生活,曾馥平开始产业扶贫。一年后,尚为温饱发愁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0元。如今,肯福示范区80%农户住上了楼房,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40元。

  示范区获得成功,附近县数万大石山区农民以此为参考开始大规模移民,进行异地扶贫。这一扶贫模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移民研究专家的称赞,并引来新西兰、日本等国专家前来考察。

  当年和曾馥平一起派来广西的还有50多名研究员,但大部分人待了2年便已回去,最长的待了4年。

  肯福异地扶贫区已逐渐步入正轨。18年里,曾馥平相继获得全国十大科技扶贫标兵、国家科技扶贫杰出贡献奖、全国扶贫贡献奖等多项荣誉。目前他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大石山区如何进行生态重建科技扶贫。“没办法,我们的工作必须在野外。”曾馥平操着浓厚的湖北口音说。

(文章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