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 本报记者 李洪亮 摄
“现在我们培养出了许多博士生,可有些人却是眼高手低,书本知识学了不少,却成了书呆子,实践经验没有。应该引导他们到实践中去。”
一件红蓝相间的碎格子衬衫,外面套一件浅色西服,下身着深色西裤、黑皮鞋。昨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亮相东北亚高端人才峰会暨吉林省第七届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恳谈及项目对接会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他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集中采访。
书本和电脑种不出粮食
82岁的袁隆平,一直自称是“80后”。虽然年岁已高,但思路相当清晰,整个采访过程也相当轻松。
袁隆平的话题,从这次东北亚高端人才峰会,直接转到人才的培养上。
“粮食要想高产,就要有良种、良法、良田。”袁隆平说,其中,良种和良法都离不开科技人员的努力。“如果没有好的科学技术人员,怎么能培育出好的品种来呢?良法也要高技术人员来研究和发展。”他说,现在的农民不该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应该是机械化、电气化、智能化的高端人才。
紧接着,袁隆平的话题从农业人才转移到普遍的人才培养问题上。“我培养学生,有个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一定要能下田。”他说,电脑很重要,书本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和小麦。“现在我们培养出了许多博士生,可有些人却是眼高手低,书本知识学了不少,却成了书呆子,实践经验没有。应该引导他们到实践中去。”
袁隆平表示,现在愿意学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怎么鼓励和引导?他的建议是,学农的学生要免费,而且给予很高的助学金。
对转基因不能一概而论
许多人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存在怀疑。
对此,袁隆平表示,对转基因不能一概而论,我国现在对转基因的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投资也比较大。
他说,目前转基因有抗虫抗病的,来自细菌,叫做“毒蛋白基因”,人吃了会怎么样?现在只用小白鼠来做实验,大家存有疑问,完全可以理解。
同时,他表示,转基因不全是抗病虫害的。有的转基因只是为提高产量的。“比如我们正在研究的、把玉米这种高光效植物的碳4基因,转到属于碳3植物的水稻上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这种转基因,就不会存在什么问题。”
当被问到他研究的超级水稻何时能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是否适合在吉林耕种时,袁隆平表示,超级水稻亩产超过900公斤,只能在试验田里实现。试验田需要最好的田、最好的品种、最好的技术,大面积推广根本达不到这些。
另外,根据气候的不同,杂交稻南方种植的是鲜稻,北方则是粳稻。但杂交粳稻只能到辽宁为止,吉林的天气目前还不能推行。
建议政府高价收粮平价卖
粮食安全问题很重要。袁隆平表示,确保粮食安全主要靠三个方面:一是好的政策,“现在国家出台很多惠民、强农政策,但还不够。”第二是科技,这是个关键点。三是投入要再多一点。
袁隆平表示,政府现在给了农民很多优惠,很多补贴。他认为方法要改进。“现在是按田亩补贴,比如在湖南,一亩田100来块钱,这个还算可以了,但是却不能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什么呢?因为不管种好种坏,都会得到100元钱补贴。
但是,粮价又不能随便提高。袁隆平的建议是,政府可以用高价收购农民的粮,平价卖出去,由政府来补贴。这样,就会调动种田的积极性。
(文章来源:新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