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董军接受采访。(资料照片)
聚焦重庆创业故事
董军,一个地道的农村娃,在退伍后不到9年的时间里,创办了一家年产值超过7亿元的公司。
32岁的他说得很直白:“父母靠养猪把我拉扯大,所以,我更知道去奋斗与拼搏。而诚信,是打开市场最重要的法宝。”
268元换来一个大客户
当初,董军拿着4万元退伍金打算回家开养猪场。母亲极力反对:“我养了大半辈子的猪,送你去参军、送你妹妹去读书,结果你还回来干我的老本行,我和你爸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
母亲的话打消了董军开养猪场的念头。解决了家里的债务后,他身上只剩1.8万元。
2004年,董军怀揣1.8万元从四川农村来到重庆。一番考察后,他买了一辆旧货车,在九龙园区钢材市场搞起了钢材运输,并自命名号“老兵货运”。
小伙子人缘好,客户越来越多。但重庆二轻公司这个大客户他一直没能拿下——该公司提出拉货车主须有本地身份证,这难住了他。
一次,二轻公司因货太多,破例叫董军去拉货。业务做完,董军在核算时发现对方多算了一车。
“多算了268块钱,退给你们。”董军将钱递给二轻公司的胡经理,后者愣了两秒钟。
很快,二轻公司将董军列为长期合作伙伴。到第三年,“老兵货运”的车辆增加到10多台。
从钢材运输到钢结构生产
汶川地震发生后,董军立即组织货运公司的客户组成车队,运送救灾物资到灾区。眼前的一切,让董军十分痛心,也萌生了新的想法。
那年8月,董军成立了重庆万事红钢结构有限公司。“希望用我的钢材修的房子,没有那么容易倒。”
但毕竟不懂行,要涉足技术含量如此高的行业,谈何容易?
一天,他以前货运队的驾驶员给他打来电话,亚洲第一大气田——中原普光气田要建造厂房,其它钢构公司的产品不合格,全部报废。得知这一消息,董军马上带领3个技术人员,驱车连夜赶往达州的该厂房建造现场。
“只给我图纸,我做出样品后你们来检验。要是不合格,直接报废,一点也不麻烦你们。”董军对项目副经理说。
副经理为了打发走董军,将图纸扔给了他。在他看来,这个小伙子会知难而退。
董军一回到重庆便关了厂门,借钱买了20吨原材料,连续一个星期都和技术人员待在实验室。
当样品出现在项目方负责人的办公桌上,对方很是满意:“没想到,我们国内的钢结构工艺也能达到这样的水准!”这位负责人当即和董军签了合同。
“这个订单对于我们企业的发展,分量太重了!”董军高兴得流泪,“全厂放假一天大庆,聚餐搞得比过节还要隆重。”
打造有军人精神的团队
企业慢慢壮大后,如何搞好管理?董军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并不比事业草创时容易。
在董军的公司,40%的员工都是退伍军人,“刚从部队里出来的人跟我当初一样,很迷茫。”他说,经过部队锻炼的人,更能吃苦,也更有执行力,“我想为这些迷茫的人提供机会,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2008年起,董军开始推行军事化管理。吃饭前唱军歌,上班前要集合,办公室摆放和宿舍内务整理都要整齐划一,甚至提出“车间是连,车间主任就是连长;工组是班,组长就是班长”。
董军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有军人精神的团队”。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故事能激励其他退伍军人:没有资源不可怕,没有市场不可怕,拿出军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自然就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