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局长黄铭福
近十年来,在农业部和广西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西农机部门团结拼搏、奋勇争先、克难攻坚,广西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成就显着。广西农机化管理局局长黄铭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特别就广西十年来发展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记者:广西近十年来农机化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有哪些?
黄铭福:与2002年相比,广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21个百分点,农业机械总动力提高85%,农机原值提高117%,农机总作业值提高154%。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达到2.69万台,提高145%;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实现从无到有,拥有量分别达到1.96万台和1.39万台。水稻种植、收获机械化快速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进入中级发展阶段,甘蔗种植、收获机械化开始起步,主要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瓶颈问题得到有效突破。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普及应用,大中型、高性能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步伐加快,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近十年来,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积累了七条主要经验: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二是实施“千乡万村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工程”,探索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路子;三是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四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技术;五是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转变经营服务发展方式;六是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促进农机安全发展。七是加强队伍廉政建设和农机文化建设,有力推动农机化各项工作。
记者:广西近十年来农机化法律法规建设有哪些重大成果?
黄铭福:2002年以前,广西农机化地方法规规章主要有《广西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广西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等,农机化管理工作法律法规依据明显不足。近十年来,广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性农机化法规建设,先后制(修)订、颁布了《广西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广西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广西农业机械产品管理办法》、《广西拖拉机驾驶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办法》、《广西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明确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法律地位。农机化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完善,有效保障了广西农机化和农机工业的长足发展,广西农机化进入历史上最快发展阶段,自治区发展了汽牛农业机械、钦州力顺、五菱桂花、都安建兴等一批产值上亿元的农机企业,其中广西钦州力顺、南宁五菱桂花等2家企业入选2011年中国农机工业50强。
记者:广西近十年来农机化工作取得了哪些重要突破?
黄铭福:近十年来,广西农机部门紧紧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需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障广大农民体面劳动、尊严生活为根本目标,着力突破关键作物主要环节机械化瓶颈,农机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耕作环节实现了“以机代牛”的历史性跨越,主要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瓶颈得到有效突破。一是耕作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其中水田机耕水平达87%。二是水稻生产机械化快速发展,进入中级发展阶段,其中水稻种植机械化瓶颈得到突破,机种水平达10.2%;水稻机收快速发展,机收水平由0.52%提高到51.3%,进入中级发展阶段。三是甘蔗种植、收获机械化技术逐步推广应用,甘蔗机种、机收开始起步,发展态势良好。
记者:广西农机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侧重点是什么?广西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确保“十二五”规划的实现?
黄铭福:广西农机化“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农机装备水平。至2015年,农业机械原值计划达到320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200万千瓦,分别比“十一五”末期增长59.3%、51.7%。二是农机化作业水平。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计划达到46.8%,进入中级发展阶段。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5%,进入高级发展阶段;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9.5%,进入中级发展阶段,分别比“十一五”末期提高17个、24.2个和10.1个百分点;木薯、马铃薯、桑蚕、茶叶、果蔬等作物机械化水平有实质性提高,畜牧、水产、林业、农产品初加工、储藏保鲜机械化水平和设施农业装备水平有新突破。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全区拥有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租赁公司等农机服务组织3000个以上,培育发展一批农机大户,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四是农机安全发展水平。农机安全法规体系和安全生产措施进一步完善,队伍和装备建设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能力明显提高。五是农机公共服务水平。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基本健全,服务手段得到改进;农机教育培训机制进一步完善,培训农机(机电)技术人员60万人以上;农机产品质量监督能力明显增强,依法鉴定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广西农机化“十二五”发展重点和布局有五个方面:一是在贵港、玉林等9个优质稻生产重点市建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在全州等51个水稻生产重点县(区)各建设1个1000亩以上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逐步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二是在柳州、来宾等10个甘蔗生产重点市建立甘蔗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在兴宾等33个甘蔗生产重点县(区)各建设1个1000亩以上的甘蔗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三是稳步发展木薯、马铃薯、桑蚕、林业等优势特色产业机械化。四是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旱地节水机械化。五是扶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化。
实现“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包括七个方面:一是强化法律法规保障,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二是完善扶持政策措施,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投入机制;三是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四是加强示范区建设,推进主要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五是注重宣传引导,营造农业机械化发展良好舆论氛围;六是加强组织领导,开创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局面;七是加强队伍廉政建设和农机文化建设,为农机化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