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引出一村杏树
李福祥今年47岁,1984年他从农中果树专业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东小城镇大嘴窑村。面对父老乡亲的艰苦生活,李福祥结合所学,立足杏果价值、市场需求和本村条件,分析后得出:实现脱贫致富,出路就在杏树!
认准路子后,李福祥力排众议,执意在自家的4亩耕地中做起了示范,并不断尝试,反复探索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杏品种。不仅如此,他还对杏树实施修剪、疏果等一系列的管理。5年时间,李福祥的大接杏种植成功,所产的杏儿不仅早期丰产,而且果大个匀、肉厚味甜,色、味、香、形俱佳。尤其是通过修剪技术保证了杏产量稳定、果实大、品质高。
杏好、销路好、价格高,李福祥种杏树致富梦想成真后,1992年有4户人家跟着他干了起来。李福祥倾心帮扶发展,几年后这几户亩均杏收入达到5000元,远远高出种植其他作物。从此后,大嘴窑村民认定了杏树就是摇钱树,遂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变成了一村都是杏树。
勇破难题,棚栽杏树成功
在发展杏树中,每年春季杏树开花时节,常遇“倒春寒”,导致杏花冻害,严重影响杏果产量。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又成了李福祥思考的重点。2008年,李福祥开展了棚栽杏树试验。为了确保树枝繁密、不往高长,他把杏树剪成以“Y”形树枝为主,采用了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和自然授粉结合的办法,并探索总结出了管、剪、授的棚杏管理“三字经”。功夫不负有心人。棚栽杏树试验获得了成功,既避免了杏花冻害,又增加了杏果产量,还使杏果上市时间提前,每公斤棚栽杏果价格达30元,单价是露地杏的近4倍。2009年,李福祥大力推广经验,全村投资230万元,新建杏树温室大棚50栋,到盛果期时,每棚产量可达1500公斤。
大兴品牌,杏蛋变成金蛋
杏树有规模了,李福祥牵头及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对全村杏树进行统一管理,组织销售。他一方面积极向国家申报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通过空气、水、土壤和产品等多项指标的化验,获得了国家绿色农产品认证;另一方面申请注册了“大嘴窑”商标。没有商标时,每公斤杏只卖到4元,注册商标后,杏价翻了一番,且供不应求。李福祥还投资建起了杏产品加工厂,可使全村近一半鲜杏实现就地转化增值。
在李福祥的带动下,大嘴窑村户户发杏财,村民们掌握了李福祥的育苗技术后,育卖杏树苗成了发杏财的又一途径。全村杏树苗已发展到70多亩,杏苗以品种好、成活率高而热销市场。今年,该村出售杏树苗70万株,仅此一项收入280万元。
(文章来源:山西省农牧业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