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往日三十余人排队做衣服的场景早已不在,但64岁的颜永恒还是坐在缝纫机旁,右手转着飞轮,左手按着布料,双脚有节奏地踩着踏板。看着24岁的年轻徒弟蒋琳(化名),白发苍苍的颜永恒有欢喜也有惆怅……
一则新闻 让师徒结缘
一份回忆 让笑容绽放
新闻的内容是说老裁缝颜师傅拾金不昧,不过蒋琳却根据报道中的地址找到野水沟来。
那时候,一滚锁边用的白线只能勉强用两天,活儿实在太多。
昨天早晨,24岁的蒋琳(化名)就从南坪坐公交车来到江北野水沟。这里没有宽敞的街道,只有老旧的瓦房和低矮的出租屋。在雨水的冲刷下,狭窄的石板路有些湿滑,这让穿着高跟鞋的蒋琳不得不小心翼翼。路过麻将馆的时候,热心的阿姨告诉她,前晚有小偷偷走电线,整个野水沟现在还是黑黢黢一片。
穿过这条小路,蒋琳抬头看见了坐在缝纫机前的师傅颜永恒。看到徒弟来了,颜永恒会心一笑,指了指旁边案板上放着的西装布料,蒋琳便根据顾客的尺码用直尺量了起来。
这个用红色篷布搭建、两面敞开的5平米空地,就是颜永恒的店面。门口的一张白色麻布上用红色墨水写着“缝纫店”三个字。
整整一上午,颜永恒和蒋琳的对话不超过十句。但看着在身旁忙活的徒弟,颜永恒会不时露出赞许的笑容:“她是大学生,又刻苦又有悟性。”与年轻时收徒不同,那时很多人是为谋生来当学徒,而蒋琳却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门手艺。
颜永恒说:“她或许是我教的最后一个徒弟。”
蒋琳是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系的毕业生,所学的专业与缝纫毫不沾边。三年前,网上的一则新闻让她和师傅颜永恒结下了不解之缘。新闻的内容是说老裁缝颜师傅拾金不昧,不过蒋琳却根据报道中的地址找到野水沟来。在简单地说了一下自己的兴趣后,蒋琳拜颜永恒为师。颜永恒记得,那时蒋琳说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学服装设计,尤其是跟着老师傅学传统的裁缝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