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能吃苦、肯帮忙!”近日,面对记者的采访,丹棱县杨场镇村民如此评价当地致富带头人欧万友。欧万友今年56岁,杨场镇杨坝村6组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却善于学习,勤奋能干。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他的种养殖技术在当地“很有一套”。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致富的同时,还积极主动将种养殖技术传授给其他村民,带领本镇乃至其他乡镇的村民一起致富。
脚踏实地 穷小伙成“包山王”
家里贫穷,为改善家庭条件,欧万友初中未毕业就到镇上学理发,“理发不是我的梦想,我一直认为只要勤奋学习农业技术,一定能在农村这片土地上闯出新天地。”欧万友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时,将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放在了首位。
1988年,欧万友发现杨场镇的“红橘”产量大,价格却很低。何不把这些"红橘"运到外地去卖?敢打敢拼的他,开始了贩卖柑橘的生涯。
在做生意的同时,欧万友不断向种植大户请教种植技术。3年后,他贩卖柑橘赚到了钱,并学到了柑橘种植技术,为今后发展种植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1991年,欧万友迈出了种植柑橘的第一步。他利用积蓄和部分贷款,在杨场镇“花果山”上承包了200多亩土地种植柑橘,成为了当地“包山”第一人。此后,他积极向农业技术专家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传授给杨场镇的村民,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不断尝试 种养结合致了富
随着柑橘品种的不断增多,“红橘、夏橙、血橙、黄毛橙”等老品种逐渐被人们冷落,意识到市场危机后,1998年,欧万友陆续将这些品种改良为清见、不知火等。同时,他还在山上尝试养殖业,养起了肥猪。
新品种在试种成功前往往会经历失败,欧万友新改良的柑橘品种也不例外。果树挂果后,因技术不到位,几万斤果子品相和味道都不好,卖不出去,几乎全部腐烂,损失惨重。
面对失败,欧万友有些气馁,但没有失去信心。他说,虽然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但一直相信科学、相信知识,所以他孜孜不倦地向农技专家请教、学习,不断改进种植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以勤劳的双手和坚定的毅力,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种植上获得成功。现在,他种的清见、不知火等果树达200亩,年纯收入60万元。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养猪存栏量由几十头发展到几百头,年纯收入20多万元。如今,欧万友还成为“丹棱县生态源业专业合作社”股东,并成立了“杨坝金猪协会”,每季度给会员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在他的带领下,杨场镇养猪、养鹅已成片,富裕了当地村民。
乐做好事 满怀热情帮乡亲
在当地,很多人都得到过欧万友的帮助。哪家需要帮助,只要给他打个电话,他都会热情相助。
丹棱镇群力村村民彭德民(音)是残疾人,2006年到欧万友的“花果山”打工。看到彭德民既勤快又爱学习,欧万友便教他种柑橘的技术,并赠送他1000多株橘子树苗。后来,彭德民靠种植柑橘赚到钱后,开始自己包山种果树,家庭条件实现质的飞跃。
去年,得知杨场镇村民万淑芬一家家庭条件十分困难后,欧万友又带上合作社的农技专家,免费给万淑芬家送去了近两吨化肥,并教她种植葡萄的技术。
像彭德民、万淑芬一样,得到欧万友帮助的人还有很多。
谈起未来的计划,欧万友微笑着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其他老百姓,带领大家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