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人,说他普通,其实也挺普通;说他特别,也没人反对。他临危受命,在河北省环保工作“城考”倒数第二、减排倒数第一、相关责任人被处理的情况下接任环保局长,一年后当地环保工作从落后变成先进;他机智果敢,半年内打赢三场突发事件处置战,每场都干脆利落,赢得漂亮;他心系百姓,带领贫困乡农民发展环保产业,使乡税收从40万元增长到1700万元。他就是河北省泊头市环保局局长蒋永青。
喝粥书记
2004年,河北省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当时,四营乡有很多贫困村都没有修路,时任乡党委书记的蒋永青意识到,这是修村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平时工作忙,他就利用早起的时间,到村上做工作。那时,他住在乡里,早晨五六点出发,如果是晴天,骑一辆自行车;如果下雨,道路泥泞,就走着去。到了农民家,正赶上人家吃早饭。农民心热,见他来了,就多盛上一碗粥。他也不客气,或坐或蹲,边喝粥边唠家常边渗透修路的好处。
渐渐的,村民们知道了其中的利弊,开始集资修路。但集到的钱有限,只能边修路,边集资。为了给老百姓多省下点钱,从那以后,每天早晨五六点他都会准时到村里报到。如果阴天下雨,他就去老百姓家边喝粥边做工作;如果是晴天,他就叫上乡里值班的工作人员,拿着铁锨去修路。他担心老百姓误会自己做秀,等路上一出现行人,他带着人就撤。人们不知道他偷着修路的事,只知道他喝粥体察民情的事,从那后都叫他“喝粥书记”。
一天清晨,四营乡企业家宋俊峰开车回市里,看见他带着乡里的干部正在修路。宋俊峰非常感动,当即表示捐资10万元。蒋永青也很激动,当天开会研究后决定,把这笔钱用在最穷的田庙村。当天下午下班后,他来到田庙,召集16个村的村干部开会,听取大伙儿的意见。时间,一点点地过去,蒋永青和村干部们谈兴正浓。窗外,夜色越来越深,他抬手看了看表,已是子夜时分。他抱歉地说:“对不住大伙儿,这么晚了,晚饭都还没吃呢。”
“俺们村多少辈子想修路,可修不起。像您这样的书记,晚上12点了,来俺们村给俺们办事,俺们不吃饭也高兴呀!”
路终于开始修了,质量怎么样?蒋永青不放心,就推着自行车,跟在施工车辆后面走。路上尘土飞场,他就把防寒服的帽子戴上。老百姓看见了,说:“看看这个人,这么一路走下去,还不吃一肚子的土!”他听了,心里笑:不吃一肚子土,怎么知道这路修得好不好?
村村通工程,四营乡超两倍完成任务,得到时任河北省副省长付双建的高度赞扬。蒋永青在三个乡镇任职十多年间,为80个村修路200余公里。
卖枣镇长
在去四营乡前,蒋永青在文庙镇任镇长。任期中,他收获了“卖枣镇长”的外号。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文庙镇是传统的小枣种植大镇。蒋永青到任时,当地老百姓正遭遇连续三年小枣亏本。头两年是天气原因,可这一年小枣丰收,因为没人收购,眼瞅着鲜枣变陈枣,有的枣农挥泪要砍掉枣树。蒋永青坐不住了,他召集镇干部开会,提出集资从枣农手里买枣开拓鲜枣市场的想法。
“这哪行?公务员经商是要犯错误的,再说,咱泊头从没有过这样的先例!”有人提出了质疑。
“难道看着农民辛苦一年的枣烂掉?看着枣农再亏本?咱们这么做,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咱镇的农民!没有先例,可以创造先例!”蒋永青态度坚决。
他的想法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很快,3万元集齐了。蒋永青带着镇村干部下村收枣,然后马不停蹄地奔赴北京等六大城市去卖。回来后一算总账,还赚了钱。他们又把赚的钱重新分给枣农。捧着二次分来的钱,枣农们又惊又喜,都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前两年卖给枣商的钱还没给齐呢!还是政府为咱着想,今年不但替咱卖枣,赚了钱还分给咱!”从此,“卖枣镇长”的外号叫响了。
老百姓看到镇长卖枣能挣钱,懂得了市场的重要性。第二年,很多枣农开始走出去闯市场。一时间,小枣行情越来越好,枣农们笑了。蒋永青却发现,按传统办法无法长时间储存鲜枣,要挖掘枣经济的潜力,必须建保鲜库。在他的运作下,3座小枣保鲜库建成了。第三年,他继续发力,建了3个小枣加工厂。三年三步走,完善了枣经济的产业链,枣农至今受益。
环保卫士
生活总会在人身上留下痕迹。通过他挺拔的身材和炯炯的眼神,你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当过兵的人。蒋永青,1980年入伍,服役于三军仪仗队警卫一师,曾11次立功受奖。而在环保工作中,蒋永青同样是个好兵。在几次大的环境突发事件面前,他不慌不乱,从容应战,力挽狂澜。所以他习惯称环境突发事件处置为战役。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他打赢了三场战役,胜在一个“勇”字。
2011年10月3日,国庆假期,一片祥和的气氛。而这时候,泊头市洼里王镇一个收梨大院里却传出刺鼻的气味,暗藏着巨大的危险。
下午4点,举报电话打到了泊头市环保局,蒋永青正在单位值班。
“去现场。”蒋永青马上带人奔赴市郊。情况很快就摸清楚了:661桶、167吨硝基苯、甲苯等有害物质正在泄漏,调查人员已经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院子里还有几十名梨农,由于着急卖钱,没有放下手上的活,继续包装着鸭梨。
“这些物质对人体有害,必须在48小时内运走。”刚去过现场的小李清楚地记得,这是蒋永青下的命令。
处理危险废物本来就不是件易事,而此时天又下起蒙蒙细雨。“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小李叹了一口气。
蒋永青不这么想。短短的1个小时,他已经启动了应急预案,成立了由自己任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兵分三路:一路到危险废品储存现场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一路负责根据危险废品种类筛选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另一路负责后勤工作。
尽管井井有条,但困难还是接二连三地出现在眼前:当联系好运输危险废物的车辆后,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出现了,50万元危险废物处置费必须到位,否则,对方不会装车。
时间就是生命!蒋永青当即拍板儿,环保局职工集资。1个小时后,51万元集齐了。12小时后,12车满载危险品的车辆安全驶离泊头。
东方露出鱼肚白。蒋永青长舒了一口气。他抬起手腕,下意识地看了看表:此时是10月5日清晨5时,距接到险情报告,正好37个小时!
37个小时处置大批危险废物,在全国环保领域,都算得上是个奇迹。可泊头环保局的职工们说,如此速度,不新鲜,因为他们有个拼命三郎式的局长。
2012年以来,蒋永青积极创新环境监管工作机制,实行了农村环境监管员制度。2012年12月,制定了环保重点工作落实月实施方案,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农村环境监管“三争三转”、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环保宣传执法服务三项主题活动。2012年12月,蒋永青入选河北省六个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改善“两个环境”先进事迹报告团,分别在邯郸、廊坊、沧州和省厅做四次专场报告。
进入2013年以来,制定了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基层环保工作落实年活动实施方案,相继开展了农村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双十佳”环保单位和个人评选、“环保春节我先行”等8个专项主题活动,在全市积极营造环境保护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社会各阶层的环境意识,努力培树社会各界的环保情怀。
蒋永青把2013年工作主题确定为“基层环保工作落实年”,提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首先要从基层抓起,制定了“2、3、5、6”工作目标:开展“二双”活动,即“双百分”环保队伍建设活动和“双十佳”环保创建活动;实施“三项”举措,一是生态文明宣传进村入户到企业,二是环境监管严执法,三是掀起我为生态美丽家园做贡献的全民素质工程,打造生态、宜居新泊头;实现农村环境管理“五有”,即乡有环境管理办公室、村有环境监管员、有制度职责、有工作方案、有奖惩措施;落实农村环保工作“六抓”,即抓生态环保宣传、抓生态乡村创建、抓农村环境监管、抓连片村庄整治、抓农业养殖减排、抓长效管理机制。
2013年3月4日,泊头市召开全市***大会,蒋永青被授予“市长特别奖”,获奖金6万元。为了心中的美丽中国梦,他再次决定把6万元奖金全部拿出,奖励全局和对环保事业做出贡献的5类10种环保模范和环保功臣,还对全市先进乡镇环境管理办公室、环保先进村、环保模范户、环保先进村民和村级优秀环境监管员进行奖励,希望生活、工作在乡村的环保人为建设生态、美丽家乡做出更大的贡献。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需要真抓实干,在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道路上,蒋永青始终坚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心系百姓,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树立了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其先进事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陈平 许海涛 何新华)
蒋永青,河北省泊头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2009年9月任泊头市环保局局长,一年时间里,使环保工作从全省落后变成先进,环保局被授予河北省“十一五”污染减排先进集体、河北省环境监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蒋永青获河北省“十佳”环保局长、“中国2012环保人物”、全国四大“热心公益环保先进人物”、“2012年度沧州十大新闻人物”、泊头市“市长特别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其先进事迹被央视网、河北新闻网、河北日报、沧州日报、求是杂志社《红旗文献》、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社、泊头市电视台等媒体报道。2012年12月入选河北省六个“十八大”宣讲团,先进事迹感动燕赵大地,成为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