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他从原染织厂下岗,生活黯淡无光; 10年后,他办起了1000平方米的养猪场。他叫谢春根,家住东台镇长青社区。
“我的猪是一头一头攒起来的。”谢春根告诉记者,刚开始猪崽的成活率很低,母猪一窝能下8、9只小猪崽,可最后活下来的只有3、4只,要么是冻死,要么是生病。为此,谢春根特地去请教附近养过猪的老人,可老人们的猪崽大多是留下个把只,其余的猪崽直接就卖了。但对于谢春根来说,猪崽不能轻易卖,要把养猪事业做大。
有一次,谢春根带女儿去书店买学习资料,一本关于养猪技术方面的书引起他的注意。经过一番翻阅,他恍然大悟,原来养猪还有这么多学问。一边看书,一边摸索着实践,谢春根终于慢慢熟悉了猪的习性,还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养猪攻略”。
不仅仅是猪的日常养殖,在治疗猪的一些常见疾病方面,谢春根也有很多自己的办法。“你看!它又站起来了,它终于活过来啦!”谢春根激动地指着刚从草堆上爬起来的一只小猪。原来,几天前,这头小猪生病了,全身发紫,不吃不喝,整天没精打采地窝在那里,眼看着就快不行了。很多人劝谢春根扔了这头猪,以免影响到其他的猪。“凭我多年的经验,我觉得它还有救。” 谢春根说,后来,他从猪窝里抱出那头猪,放在旁边的草堆上,然后回去翻“养猪宝典”,终于找到了法子。紧接着,跑到兽医站买了一些疫苗,回来试着给它注射,过了几天,猪身上的斑块渐渐褪去,现在已经能自由活动了。
150多头猪的口粮全部包在谢春根一个人身上。给猪找泔水,曾是谢春根养猪工作中的主要内容。“现在国家提倡节俭,剩菜剩饭变少了,泔水也越来越少。我常常是找了一整天泔水,也喂不饱它们一顿。没办法,我只好去买饲料来喂猪。”谢春根显得很无奈。用泔水喂猪固然辛苦,可是大大节省了养猪的成本,如果全部用饲料养这100多头猪,着实养不起。
去年底,谢春根和农技站的朋友聊起猪的饲料问题。朋友笑道“这你就落伍了吧,回去种牧草吧。”经朋友一番点拨,谢春根这才一扫愁容,回去后找了点牧草种子,匆匆撒下地。“牧草搭配点陈粮,猪吃得可欢啦。”谢春根欣喜地说,这下泔水也不用天天去收了,偶尔去收一下给猪换换胃口。
如今,谢春根的养猪事业蒸蒸日上,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还不忘服务乡邻,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誉。村民陶大爷对谢春根赞不绝口:“他的这个养猪场倒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便利。这几年,我们的地越种越肥,都是靠这些猪粪。刚好我们种地也需要肥料,他这里又有好多猪粪没办法处理,一举两得。” 邻居王大妈也接过话茬:“有时候春根也给我们一些猪崽回去养。家里的猪生病了,我也常常过来找他,基本上都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