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武清区东马圈镇东马圈村的尤会芝被评为2012年度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她从事养殖行业四年多来,从最初的单棚养殖,发展到现在存栏量在一万六千只的养鸡大户,每年可获得纯收入近十万元。来听报道:
最近,记者来到尤会芝家位于东马圈村边的养鸡场,刚走进棚舍,就闻见了一股浓浓的鸡粪的味道,原来尤会芝和丈夫正在清理棚舍里的鸡粪。尤大姐告诉记者,这一棚是出生半个月以上的大鸡,鸡粪要经常清理,否则容易有细菌滋生。“上里面掏粪得蹲着进去掏,上面(棚里)的小鸡还是照样往下拉粪,进去再出来就绝对是一身粪。这粪就得勤掏,不勤掏容易产生氨气,小鸡容易有毛病。小的时候十天掏一回,从这往后就得四五天掏一回。”
今年五十岁的尤会芝,四年前还是当地一家制球场的缝纫工人,他的丈夫在外打工,每月一千多块钱的收入要支付俩个儿子的学费和一家人的生活费,真是捉襟见肘。尤会芝跟丈夫商量打算干点别的行当,不挣这有数的死工资。看见亲戚家养鸡效益不错,夫妇俩一合计,决定试养一些。
由于刚搞养殖,对防病和治病知识都不了解,尤会芝养的一棚鸡雏夭折了近八成。这让两口子犯起了嘀咕,当初东拼西凑来的十万块钱本钱还能回来吗?事业一不顺心,心情就受影响,那个阶段两口子经常拌嘴。尤会芝的丈夫刘学全说:“一开始还是不同意的,因为投资非常大,投了十万块钱吧,回报效益也没做参考。头一批效益不好,因为那时候不懂得技术,几乎赔本。当时都是借的钱,根本看不见效益了,心里就打鼓了。不见回报心情就不好了,那还有不吵架的。”
后来,尤会芝卖了第一批饲养的小鸡,所得的收入加上四处借的钱,又引进了一批鸡雏。她和丈夫一边学习一边摸索,还经常去村里搞养殖的亲戚那去取经,细心呵护这些小家伙。
尤会芝告诉记者,养鸡很辛苦,尤其是温室养殖,一年四季要保持温度恒定,不能低于二十五摄氏度。夏天还好说,到了冬天要生土炉子,每两个小时就要起来给炉子添个煤,怕温度达不到,小鸡容易感冒。“不睡觉俩小时一回就为续这煤,得让温度保持一样了。现在的温度白天不用续煤了,一过四点就得揭炉子。睡不了整宿觉,你看这小鸡在炕上都散开,这温度就适合。小鸡进来前三天,温度保持在三十六七度。”
养鸡最怕的就是鸡瘟,为了减少鸡瘟发生,尤会芝和丈夫每天都要在鸡舍待上好几个小时,观察鸡的状态,及时做到防疫。刘学全说:“咱们七天一防疫,新城疫、新滋甚,咱国家还有补助疫苗,咱们乡的兽医站下发到养殖户。现在养顺了,也不那么担心了,最起码俩月就能见到回头钱,就能见效益。”
辛勤铸就幸福花,就这样经过四年的发展,如今尤会芝的家庭养鸡业已发展到存栏量一万六千只,年出栏在十万只以上。生活水平也蒸蒸日上,家里盖起了新房子,两个儿子都已经娶了媳妇成了家,尤会芝夫妇肩上的担子也减轻了许多。尤会芝说:“养鸡虽然辛苦,但效益还是不错的,我养鸡到现在已经四年了,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从一棚开始一年一个棚,一年以后就建了两个棚,效益更可观了,每年的收入在十万块钱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