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一头头小猪又白又胖、活蹦乱跳!”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时间,刘旭光就会到猪舍转转。看到它们都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才放心。1000多平方米的猪舍内,没有重重的异味,更没有粪便堆积、污水横流,而是卫生整洁。说起他的猪舍,刘旭光充满着自豪。
刘旭光居住在恒山区红旗乡薛家村。1995年,刘旭光萌生了养猪致富的念头。当年投资4万元,建起一栋猪舍,购买了母猪1头、肥猪30头,开始了养猪事业。提起当初养猪的体会,刘旭光百感交集,“当时这样做,就是想早日脱贫致富。如果养砸了,就什么退路也没有了。”在这种心态下,他顶住压力,克服困难,每天起早贪黑,一门心思扑在养猪上。一方面,他找来多种关于规模养猪技术方面的书,边学边干,慢慢摸索猪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特点;另一方面虚心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并结合自己的实践,不断积累了丰富的养猪经验。一份辛劳,一份收获,刘旭光当年就纯获利2万多元。
由于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刘旭光相继对院内400平米的猪舍进行了改扩建,使饲养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肥猪达300余头,母猪达30头,仔猪达300头,年出栏量达500多头。
随着养猪规模的不断扩大,2008年,刘旭光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投资80万元,在村外的山边处新建了一栋1000多平方米的猪舍,200多平方米的库房,同时雇佣了2名工人,帮助其打理养猪场。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他的猪场已有母猪90头、仔猪300头,年存栏800头,年出栏1000余头,年收入达20万元。
说起养猪的经验,刘旭光说得头头是道:“给猪喂食,不能把饲料倒进食槽就走开。”每次他给猪喂食时都认真观察。如果看到哪头猪不怎么吃东西或吃几口就跑到旁边去趴着,就立即在它背上做记号,等其他猪吃完食后,对做了记号的猪仔细进行诊断。
致富后的刘旭光一直没有忘记村里的乡亲们。艳东村郝甫,在他的指导下,养猪事业干得也红红火火。现在,郝甫的养猪场存栏700多头,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养猪专业户。